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

ID:17168055

大小:6.57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08-28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_第1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_第2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_第3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_第4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一、CT基本原理(一)CT成像原理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局部投影叠加在一起的影像(模拟图像)。CT成像是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二)CT设备扫描部分:X线球管、探测器(扫描架):行X线扫描并经探测器搜集扫描的数字信息。计算机系统:将扫描系统收集的数字信息进行贮存运算并重建成图像。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将重建的横断面图像由荧光屏显示或激光相机拍摄成片。(三)CT图像特点1.空

2、间分辨率CT图像识别相邻物体尺寸的最小极限即空间分辨率。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密度不同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这些像素是相应部位单位体积(体素)X线吸收系数。该吸收系数通过数学方法重建成CT图像。CT图像空间分辨率较X线低。2.密度分辨率:即CT分辨或区分相邻组织密度差异的最小值。CT图像与灰度反映组织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故黑影为低吸收区(肺部),白影为高吸收区(骨骼)。CT具有较X线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更清晰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纵隔、肝胆胰脾及盆腔等。可肉眼观察,又可通过CT值量化反映组织结构密度。CT值可理解为数量化的组织密度值,即某一区域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这种系数

3、换成CT值来具体说明某一组织密度的高低。正常人体各种组织成份CT值:水:0Hu;空气:-1000Hu;骨皮质:+1000Hu;软组织(包括肝、肾、脾、胰):20~60Hu;出血:60~90Hu;脂肪:-70~-90。(四)CT检查技术1.检查方法:仰卧(俯卧)位—横断面,用于多数部位(胸、腹、颈等)常规检查。冠状位—冠状面(蝶鞍、副鼻窦、眼眶)层厚、层距:常规7-10mm。少数2mm(肺部HRCT)、3mm(肾上腺)、5mm(腰椎间盘)。2.检查方法平扫: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升高后,器官与病变吸收碘浓度产生差别,形成

4、密度差。造影后扫描:先行某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脑池注入对比剂(空气或碘剂),脑池造影后再行扫描。二、CT的临床应用CT的诊断价值较为特殊,临床应用广泛,设备较贵,检查费用较高,定性诊断尚有一定限度,故应了解其优势合理选择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1.检查方法(1)轴位:仰卧、制动,10mm层厚、层距。(2)冠状位:俯卧、制动,2-5mm,适用于颅顶及蝶鞍区病变。2.中枢神经系统CT检查适应症(1)颅内肿瘤与囊肿:各种脑内肿瘤(胶质瘤)和脑外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与囊肿(皮样囊肿)。CT检出率达95%以上,较小肿瘤而且与脑组织密度相近者易漏诊,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由于伪

5、影或部分容积效应而误诊或漏诊。CT对颅内肿瘤的定位(脑内或脑外幕上或幕上)较准确,部分肿瘤的定性、准确性在85-90%。左侧鞍旁胶质母细胞瘤。左:平扫,右:增强脑干星形细胞瘤侧脑室三角区畸胎瘤(2)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破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阻塞——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血管畸形——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右侧基底节急性脑出血蛛网下腔出血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颈内动脉动脉瘤(3)颅脑外伤CT可明确诊断骨折及其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疝等;显示萎缩、软化、穿通畸形等陈旧性病变或后遗症。CT可明确显示颅内血肿的位置及性质:脑外(硬膜外、膜外下)或脑内(实质)血肿及挫裂伤,指导临

6、床手术治疗。左颞部急性弥散性硬膜下血肿右额骨粉碎性骨折—碎骨片突入脑质(4)颅内感染与炎性病变脑外感染:硬膜外脓肿或硬膜内脓肿、脑膜炎。脑内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脓肿、结核病。颅内病毒感染:疱疹性、亚急性硬化性脑炎。脑内真菌感染:隐球菌、放线菌等。颅内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包虫病等。左颞叶脑脓肿(5)脑白质病脱髓鞘性脑白质病:病因不明的髓鞘脱失。多发性硬化,动脉硬化性脑病。髓鞘形成不良病变:染色体遗传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肾上腺脑髓质营养不良(6)先天性颅脑畸形中线部位病变:胼胝体发育异常、Dandy-Walker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疾病。脑回形成异常:

7、多发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丹—瓦氏畸形(7)脑积水与脑萎缩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等。脑萎缩:老年性脑萎缩、弥漫性脑萎缩(代谢性)、局限性脑萎缩。综上所述,CT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患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上可疑颅内占位或高颅压者、症状性癫痫者、疑先天性畸形者、疑脑血管意外者、疑颅内感染者、退行性病变或代谢性疾病者、外伤患者可以达到检出病变、明确定位、定性诊断或排除性诊断。(二)五官与颈部疾病1.眼部疾病:2-5mm薄层扫描(轴位),冠状位可用于显示病灶与眶内解剖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