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

ID:17368606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30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_第1页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_第2页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_第3页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_第4页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作者:幻生著——一九八七年七月廿六日讲于旧金山法王寺  今天我的讲题——「从心随境转说到境由心生」。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来讲?因为,我个人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世界里,对于这个存在的客观宇宙世界,能够了解多少?外在的现象世界,它底起源又是怎样?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般人平日是很少去注意的。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间上,每天从早到晚,眼所见到的,耳所听到的,乃至我们意识上所思惟到的,这一切的事事物物,我们应该对它有一正确的基本认识。如果我们对于环绕在我们周遭的这些东西,它的起源,全然无知,则便

2、辜负了我们的一生。基于这个原因,我想就佛法的立场,对于这个问题,提出来跟大家谈谈。  在这个讲题里面,有二个比较重要的字,我先提出来作一简单的解释。一个是「心」字,一个是「境」字。什么叫做「心」?在佛教的经典中,对心的解释有多种,对心的分类也有多种,这些,我想凡是阅读过佛教经论的人,大抵都会知道的。在这里,我们不做专门性的分析论究,只作一极普通的解释:凡是我们能思、能想、能见、以听,乃至身体能感触到的,便称之为心。如用现代哲学或心理学的名词来说,就因为人具有精神活动的认知功能存在,而物质不具有此一功能,这是人与物质不同的分

3、野。举例而言,我对手里拿著的麦克风说:「麦克风!您认识我吗?您知道我吗?」麦克风对我没有任何反应。因为,麦克风是一金属的物质,它没有精神活动的认知功能,所以,它不会认识我,更不会知道我。如果我以同样的情形,而对一个活活泼泼的人说:「您认识我吗?您知道我吗?」对方会明白地回答我,他是认识而知道我的。为什么一个活活泼泼的人对我会有反应呢?因为他有精神活动的认知功能存在的关系。假如一个人失去了他的精神活动的认知功能,我们就不称他叫做人了,必须要有人字上面加上一个分别的形容词,称他叫做「死去了的人」。不过,当一个人熟睡或是昏迷过去

4、的时候,虽然他的认知功能也不能发生作用,可是,他和一个死去了的人情形不同,因为他的精神活动仍然存在,只是暂时在一个休止活动的状态下,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的认知功能又会恢复正常活动。至于什么叫做「境」?佛经中也将境称为「外境」,就是指个人生命自体(精神活动)以外的一切现象世界;这些现象世界,能够引起我们认识作用的,便称之为境。能够引发我们认识作用的,不论它是我们眼睛所见的一切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或是耳朵所听到的一切声音等等,都是属于外境。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

5、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上,每天清晨醒来以

6、后,眼见耳闻,乃至内心所想到的一切,都记不开外在的现象的世界;外在的现象世界,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太重要了。至于外在的现象世界与我们内在的精神活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所能体验认识到的,是我们的精神活动受制于现象世界。现象世界是主体,精神活动是被动的客体而已。所以,我们内心的认识活动,是由外在客观对象所引生的。举例而言,今天我们上街,见到一个穷苦的老人,我们对他生起一片同情慈悲之心,施舍金钱给他。我们内心生起的同情仁慈之心,是因为外面的这个孤苦可怜的老人而来,如果没有这个可怜的老者,我们的同情心是不会生起的,更

7、不会施舍金钱给他。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同情心是不是由外境所引生的?外境是一个主要的引导者,我们的内心成了一个被动者。这是属于眼所见到的事例。如从无形的声音而言,情形也是一样的。诸位今天来听我演讲,您们的目的,是听闻佛法。当您们走进法王寺的时候,见到了我 ,诚恳恭敬地向我致问:「法师!您近来好吗?」我回答的语言,可能引起您们几种不同的内心反应。假如我这样回答您们:「谢谢您们的关心,我近来很好。你们大家也好吧?」您们听后,心里是平静的,暖暖的,认为我是一个平易而可以亲近的人。如果我改用粗野的语言回答您:「少罗嗦!我好不好跟你何关

8、?」您们听后,内心的反应又是怎样?我想,一定是痛苦的,愤怒的。甚至有人指著我的面孔诃斥道:「您是什么东西?我们好心好意的问候您,您竟然用这种粗野无礼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不受您这一套。回家去!不听你演讲。」你们平静心和愤怒心,都是因我的语言而起,我的语言是一个主动者,您们的内心变成了一个被动者。假如没有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