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

ID:17380615

大小:54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30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_第1页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_第2页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_第3页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_第4页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主讲吴修符教授《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一、“经方”的概念二、方剂学中的“方剂”概念三、《伤寒论》方应用规律四、用药规律《伤寒论》方应用规律一、渊源《伤寒论》的巨大贡献1.创立了六经辩证2.制定了治则、治法3.揭示了组方大法------“方书之祖”二、组方大法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重(复)三、组方特点:因证设法因证设方因方遣药简捷实用主次分明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四、具体组方形式:(一)单方(小方、奇方)(二)合方(三)加减方(四)大方集中在临床应用,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我们的任务,在于从理论方面深化研讨。五、研究思路(目前几

2、点研究)1.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发现经典方剂的新药效临床新用:如:当归四逆汤治癌痛;如:广州,桃核承气汤降血糖,加黄芪、生地------促进胰岛素分泌、修复。2.类方药效学比较研究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的比较。如:干姜无附子不热,加葱白如何?四物汤可以促进我们以一个主方进行加减应用四君子汤3.从拆方到药对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一方中相同类药协同,如干姜附子。4.通过方剂探讨治则、治法理论《伤寒论》中的以方测证以方测证更好地运用经方5.作用机理研究如:丹参作用于细胞基因------条件6.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方法研究方剂化学成分在煎煮过程及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单如:药

3、理学的煎煮法药的化学成分不同复7.制剂质量标准研究8.建立方药信息数据库文献研究如《经方证治准绳》仲景用药规律研究一、桂枝(一)文献论述《本经疏证》云:“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二)药物作用------常桂枝:辛温解表,温通阳气------常(三)《伤寒论》中的作用1.桂枝汤:通卫阳2.桂枝甘草汤类方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炙甘草汤3.小建中汤:温脾阳4.五苓散:温通三焦之阳5.苓桂术甘汤6.苓桂甘枣汤7.茯苓甘草汤:温胃阳8.黄连汤:交通上下阳气9.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10.桃核承气汤:温经络

4、,畅血行温脾阳二、芍药(一)文献论述《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二)药物作用------常赤芍:偏于活血(古赤白芍不分)白芍:偏于补血、敛阴(三)《伤寒论》中的作用1.桂枝汤:益阴和营2.芍药甘草汤桂枝加芍药汤活血通络止痛小建中汤3.真武汤小青龙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4.大柴胡汤:开气血分热结,通络止痛5.四逆散:柔肝通络利水益阴三、麻黄(一)文献论述1.《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2.《日华子诸家本草》:“调血脉,开毛孔皮肤。”3.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轻扬上

5、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浓者,其力更大。”(二)药物作用------常麻黄:开凑发汗,宣肺平喘------常(三)《伤寒论》中的作用1.麻黄汤:开凑发汗,平喘2.麻杏甘石汤:宣肺平喘,透热3.麻黄升麻汤:发越郁阳(麻、桂宣发升达阳气)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汗利水从表求治(水)(开鬼门------提壶揭盖法)《金匮要略》麻黄诸方------从表治里水5.阳和汤(阴疽):宣畅四末阳气,通利肌表血脉,振奋阳气。四、大黄(一)文献论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能入血分,破一

6、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一切癥瘕积聚。能开心下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兼利小便。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毒尤为特效之药。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秘红丹属性: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大黄3g肉桂3g代赭石18g,上药三味,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代赭石末煎汤送下。”(二)药物作用------常大黄:泻热通便------常(三)《伤寒论》中的作用1.

7、三承气汤:泻热通便2.桃核承气汤抵挡汤、丸活血逐瘀通络桂枝加大黄汤3.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4.大柴胡汤:泻气分、血分热结(大黄、枳实、芍药)5.大陷胸汤:泻热软坚散结,逐水泻热消痞,轻清泻热五、甘草(一)文献论述《神农本草经》:“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二)药物作用------常甘草:调诸药,解百毒------常(三)《伤寒论》中的作用1.炙甘草(温补)(1)桂枝甘草汤类方(2)炙甘草汤(3)甘草泻心汤补心阳,补中气(4)栀子甘草豉汤(5)甘草干姜汤2.炙甘草汤(补阴)(1)桂枝汤(2)芍药

8、甘草汤益阴(3)芍药甘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