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ID:17404980

大小:800.8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31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A.整体性B.联系性C.开放性D.差异性【答案】1.C2.D【解析】试题分析

2、:1.地理环境地带性差异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差异性。其中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以水热为基础。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题。203.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4.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答案】3.B4.A【解析】试题分析:3.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在②处河

3、道曲流最明显,堆积作用最明显,河漫滩最宽阔。4.在后期阶段,由于④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使东西向河道发生改道。考点:等值线及其侵蚀作用。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05.10孔的孔深可能是(  )A.245米B.300米C.345米D.355米6.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A.12—11—6B.10—9—7C.12—10—9D.11—9—7【答案】5.B6.D

4、【解析】试题分析:5.300米<10孔地面海拔<400米,10孔岩层顶面标高(即10孔岩层顶面海拔)为55米,10孔的孔深=10孔地面海拔-10孔岩层顶面标高,所以245米<10孔的孔深<345米,只有B.300米符合题意。6.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地面海拔在300-400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11孔的85米最高,背斜脊线是中部高,两侧低;85米比上下两侧的55米高,所以在脊线附近.因此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地面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的岩层顶面标高中,9孔的70米最高,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该孔;经过11孔和9孔的只有答案D.11-9-7.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下图为六

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07.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8.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答案】7.C8.D【解析】试题分析:7.图中①气候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热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破坏后不易恢复。8.图中②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③降水量介于荒

6、漠与阔叶林之间,应为草原;④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为针叶林;⑤热量条件很差,为苔原。考点:气候类型、植被类型9.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20A.地表比较平坦B.岩石颗粒均匀C.有充足的水

7、分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答案】【小题1】B【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材料中可知‚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分离‚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该地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考点:外力作用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小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11.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