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

ID:17431121

大小:155.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31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_第1页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_第2页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_第3页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_第4页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小儿推拿手法湖北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推拿系列多媒体课件之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的操作方法,是推拿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与某些成人推拿手法在名称、操作、动作要领等方面并无严格的区分,如揉法、掐法、擦法、捏脊法等,只是在手法运用时,其刺激强度、节律、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除要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于康复。

2、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是一种组合式手法操作,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其理论基础源于小儿特定穴。小儿穴位具有点、线、面三方面特点,因此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中复式操作法的产生和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和小儿穴位二者密不可分、生死相连的命运,故小儿推拿谈手法就必论穴位,反之亦然。本章就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和复式操作法作以介绍。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一般顺序(1)由上到下: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2)先做无刺激的手法,把刺激性强的手法放在最后。这样利于患儿配合治疗。以免哭

3、闹,影响疗效。小儿推拿疗效影响因素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是保证疗效的前提。“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小儿年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适用年龄: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小儿精神状态对疗效的影响。小儿安静与哭闹状态下效果不同。(一)推法—直推法定义:以拇指桡侧面或螺纹面,或食中指末节指腹,在患儿体表或一定穴位上做单方向或来回直线推动。直推法动作要领轻快柔和,连续均匀,直线推动,不得斜曲。单手或双手交替。频率一般为200-300次/分。用力大小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皮肤不红为宜。直推法临床应用常用于手、臂、前额及胸背部的线状穴位。一般

4、认为,小儿手部穴位向心方向直推为补,离心方向直推为泄,往返推动为平补平泻。旋推法用拇指或中指指面在小儿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摸运动。旋推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轻柔和缓,连续均匀,呈圆形推摸。拇指旋推,前臂及腕关节不动,仅靠拇指小幅度运动;中指旋推,中指及腕部各关节不动,靠前臂小幅运动带动中指。频率100-120次/分。临床多用于手足及胸腹部穴位:旋推五经穴、劳宫穴、涌泉穴、膻中穴。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做分向推动,或作“八”行运动。分为直线分推法和弧线分推法。分推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动作宜轻快,不宜滞重。频

5、率200-300次/分。本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适用于坎宫,腹部等。合推法用双手拇指螺纹面从穴位两旁向中间推动合拢,又称合法。合推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动作幅度较小,勿挤拢皮肤;仅有横向合推,无弧形合推。临床应用较少,一般只用于合推大横纹。(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紧贴皮肤,使之带动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揉动。揉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律性。频率120-200次/分。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操作时可配合使用润滑剂作为介质,既可保护患儿皮肤,又可加强疗效,根据病情

6、需要,可以二指揉或三指柔。鱼际揉和掌揉法用于“面”状穴。本法可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气消积。(三)按法用指或掌根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由轻而重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分为拇指按法,三指按法,屈指按法,掌根按法等。按法临床应用拇指按法按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容易控制,全身都可应用;屈指按法适用于关节骨缝处;掌根按法接触面大,刺激缓和,用于腰背部及腹部;鱼际按法柔和,常用于头面及胸腹部位;全掌按多用于腹部。(四)摩法医者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掌面放在穴位上,以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为动力,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抚摩动作。分为指摩法和掌

7、摩法。摩法动作要领肩臂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着力部位随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抚摩时,不要带动皮下组织,本法与揉法严格区别,轻而不浮,不吸定体表穴位;用力柔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频率120-160次/分。摩法临床应用常用于胸腹部及头部“面”状穴,一般指摩适用于头面等部位,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本法对肠胃疾患最为有效,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五)掐法医者拇指垂直用力,或用指甲重刺患儿某处或穴位。掐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手握空拳,伸直拇指,指腹紧贴于食指桡侧;用拇指逐渐用力,垂直掐压穴位,切忌爆发用力。掐法属强刺激手法,

8、以指代针,常用于点状穴,是急救常用手法;应用时可重刺激穴位,但次数少,可不用润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