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

ID:1744262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0例病例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论:该方法疗效可靠。【关键词】眩晕/针灸疗法眩晕/按摩疗法颈椎病颈性眩晕,是由于钩突关节增生或颈椎失稳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笔者于2002年9月~2005年9月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65岁;病程7d~7年,大多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史,合并上臂手指麻木等其他症状者18例,

2、单纯椎动脉型颈椎病12例。  2治疗方法2.1针灸治疗取穴:以风府、百会、印堂、上星、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穴(根据X光片选择病变椎体相应的夹脊穴进行针刺)、大椎、丰隆、阴陵泉、三阴交穴为主,头痛加太阳、头维,上臂麻木加肩、肩;手指麻木加支沟、后溪、合谷、八邪;耳鸣加翳风、听宫;恶心加内关;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加神门。方法:令患者取坐位,头颈自然直立。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1寸,天柱穴直刺1寸,夹脊穴向正前方直刺1.2寸,头维、上星沿皮进针1寸。颈夹脊及大椎穴针感以向整个颈肩部发散为佳,患者有麻、酸、胀感即为得气,得气后施捻转手法,丰隆、阴陵泉穴大幅

3、度高频率捻转泻法,三阴交小幅度低频率捻转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每隔15min行针1次,风池、完骨、天柱穴每次各行针1min,颈夹脊穴接青岛产G6805~Ⅰ型针灸治疗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电针每次15min,留针30min左右,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d后进行下1个疗程。每次针刺进行后施行推拿手法治疗。2.2推拿治疗①准备放松手法:主要用滚法、拔伸、按揉拿搓法,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先分别用拇指指腹及中指指腹按揉风池、肩井等穴、然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随后做颈部拔伸,拔伸时医者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住健侧

4、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最后捏拿颈部、肩部、前臂肌肉并使用搓法、抖法,手法宜轻柔缓慢;②颈椎顶偏旋转复位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其后,用一手自上而下触摸患者颈部棘突及其两侧,确定棘突偏歪、椎旁突起、活动受限的部位,接着医者以双手分别托起患者下颌及后枕部向上牵引,并向左右小范围轻度(约5°~10°3)左右旋转。如枢椎棘突右偏,以左拇指指腹顶向患者偏歪之棘突,当感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时,令患者颈椎向左侧偏下,屈颈,医者右手掌托起下颌向斜上方45°处轻巧端提,即可听见清脆的“咔嗒”声,再触摸即可发现原偏歪的棘突或椎旁突起已消失,表示偏歪的枢椎棘突已复位。

5、如枢椎棘突左偏,则反向施术。③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张的整复法:以变直颈椎中点(通常为C4)棘突为定位点,医者以左拇指指腹压C4棘突向前,右手托起下颌,在往上牵提的同时,左拇指指腹用力顶C4棘突,可反复进行3~5次,有时可闻一声清脆的关节摩擦声。上述方法1周4次,隔日1次,每次约30min,4次为1疗程。两种方法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中医骨科疗效评定》。治愈:治疗后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症状有所减轻,随访期间有复发,经治疗好转。无效:

6、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无改善。3.2结果30例观察病例经治疗后,依据疗效标准,治愈2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其中症状减轻最短者3次,最长者3疗程。4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的“眩晕”范畴,中医认为眩晕病机为风阳上扰、扰动清窍,或痰瘀内阻,脑髓不充,脑窍失养,依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特点,属风阳上扰者居多,也可见痰瘀内阻的征候,故治疗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痰通络为治则。眩晕从经络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头气街经络精气运行不畅,髓海不足所致。风府、风池、完骨、天柱、大椎位于头气街及髓海气机转输之处,针之可清利头目,熄风定痛定晕;印堂穴是经外奇穴,

7、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百会穴具有升举清阳之功效,颈夹脊为经外奇穴,针刺可疏通气血,通络止痛又可调督脉、太阳经经气,升阳补充髓海;泻丰隆、阴陵泉以化痰祛湿;补三阴交可补益肝肾,以上诸穴相互配合,以求平肝熄风、化痰通络、镇静安神、升举清阳之效。针刺后加电刺激,能增强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针刺颈部夹脊穴,可以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从而使因供血不足所致的颈椎病疾患得以缓解[1]。中医认为推拿具有活血化瘀、舒

8、筋活络的作用,滚法、拔伸等手法可以有效的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轻柔缓慢的推拿手法可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2],而且与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