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

ID:1746634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_第1页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_第2页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_第3页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_第4页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中国哲学毕业论文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中国哲学论文题目:《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内容提要《周易》究古今时势之变,极人事以达时措之宜,开物成务,成顺致利,革故鼎新,顺天应人的社会与政治改革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南宋功利学派的思想阐述。永康、永嘉学派都推崇《周易》,视之为反身修德、究三才之道、广业济世的宝典。事功之学的理论特性深受《周易》思想的模铸,追求一种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道义与功利的统一,并以后者为基础。  关键词《周易》永康学派永嘉学派  以永康学派

2、、永嘉学派为代表的南宋“事功之学”将古代功利主义思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自此,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才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黄百家评永康学派云:“是时陈同甫亮又崛兴于永康,无所承接。然其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黜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亦遂为世所忌,以为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①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主干的永嘉学派,在理论上多相合拍,其个人之间的交谊也最厚,两方地缘相接,人物往来,切磋学术,砥砺品行,遂形成较为统一的学风,蔚为一方学术之盛,以至朱熹评述道:“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却专是功利。”②尽管语涵贬抑,却道出

3、“事功之学”之特性,黄宗羲言:“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著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③他们于礼乐制度、田赋、兵制、地理、水利以至数术方技之学无不“该通委曲,真可施之实用。”④追求的是一种知识系统的实用价值的现实转换,知识的效用,自我的道德完善均必须落实到发为事业,齐家治国,经邦济世之上,“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⑤要建立一种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追求道义与功利的统一,并以后者为判定基础。这便是“事功之学”(即浙学)的理论特性。  

4、南宋功利学派就其思想渊源而言,自然首先是来自先秦儒家经典与汉唐北宋诸儒学说,⑥如“尊王攘夷”来自《春秋》,“皇极”“大中”来自《尚书》,“富而可求”来自《论语》,究古今时势之变,极人事以达时措之宜,开物成务,成顺致利,革故鼎新,顺天应人的社会与政治改革意识则显然来自《周易》。永康、永嘉学派推崇《周易》,视之为反身修德,究三才之道,广业济世的宝典,“其易说在易学史上可以说是独具一格”。①“着重研究了道器关系问题,提出道不离器说,同程朱派展开了大辩论,打击了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的本体论,为其功利主义原则即道义不离事功提供了哲学基础。

5、”②兹就永康学派与永嘉学派之易学思想展开论述。  一、“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陈亮尽通变之道达时措之宜的易学思想  《易传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道,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变通是合宜之举措的前提,故若能“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便可“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因而,“顺时”、“应变”是《周易》反复强调的两个要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顺时”是人们政治行为的一项基本准则。“应变”则是指导人在变化的环境中求生

6、存,谋发展,“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③重要的是根据变化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以“应变”作为行事的准则。  在陈亮那里,“道”被设定为绝对的形而上的价值本原,它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和变化的不间断性,不过,“道”的这种存在的绝对性并不表示它可以独立存在于事物现象之外,相反,“道”必须借事物现象之存在才能显现出来,其永恒性、无限性、绝对性与具体的事物现象的丰富性之间是一种对应的关系,“道”必然与事物同在,也就是说,现象本身就是“道”的实在性的显现:  夫道,

7、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天下固无道外之事也。④  道的自身存在不可能脱离于事物现象的具体存在,道既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又同时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它的存在,不可能脱离与事物现象的有机联系。所以,可以说天地之间,触物皆道:  夫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途万辙,因事作则。⑤  天地之间,何物非道,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⑥  道在现实性上,表现出一种对宇宙人生之事物现象的普遍涵摄,道与事物现象的圆融一体,则表明现象的一切呈现均为道的存在方式,一切人的现实活动,在陈亮看来,就意味着对道的实践,这样,道就不

8、具有任何超验的性质,而是普遍存在于经验世界,“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⑦道决不可能“出于形气之表”,为一形而上的超越性的与现象界悬隔的终极本体,相反,它必然贯彻于人类的现实生活,贯彻于日用之间,在本质上是由主体的实践活动所实现出来的:  夫子之道即光舜之道,尧舜之道即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