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

ID:1751462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_第1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_第2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_第3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_第4页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死刑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法学刑法论文题目:死刑探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摘要死刑不是无端而生的,它是伴随国家和法律的出现而出现的,在整个刑罚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回顾死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并从功利和道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价值分析,理性反思当代中国针对死刑的保留和废止,扩张和限制的争论。关键词死刑功利要求道义要求死刑存废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方法之一,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形式的刑罚方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是统治阶级惩罚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统治秩序的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刑法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

2、方法,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问题,历来倍受刑法学者的高度关注。从18世纪开始,死刑存废问题就是各国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在当今世界人权运动蓬勃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际大环境下,死刑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死刑的起源及历史演变死刑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野蛮的“血亲复仇”的血腥习惯。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下,氏族(不管是早期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还是后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所有氏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他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氏族是靠这个纽带把单个的人联系起来并维持关系和生活的秩序的。因此,伤害了一个人,也就等于伤害了与之有着或远或近血缘关

3、系的整个氏族;同时就产生了被全体氏族成员承认的“血亲复仇”的义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制度逐步瓦解并退出人类历史舞台,“血亲复仇”从以整个氏族为单位演变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复仇。随着国家的确立和法律的实行,私人复仇逐渐受到限制直至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刑罚体系中的死刑。恩格斯说:“我们今日的死刑,只是这种复仇的文明形式。”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人能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小,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生命价值的相对低下。因而,死刑的滥用成为司空见惯。这就成为在野蛮社会的历史状态下,死刑根本无法摆脱的血腥和野蛮。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人权思想的兴起,人

4、们开始从封建束缚和宗教蒙昧中渐渐觉醒,死刑也开始受到限制。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只对部分政治犯罪,人身及财产犯罪规定了死刑。1848年又进一步废除了对政治犯罪的死刑。在中世纪至19世纪初以广泛适用死刑而著称的英国,也在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经过19世纪的刑法改革,逐渐缩小了死刑的范围,只对叛逆等仅有的几种犯罪保留了死刑。尽管当今世界废除死刑的国家只有少数,但限制死刑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相比,剥夺生命的死刑仍然是一种野蛮和残忍,一种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与残忍。死刑的历史演变进程——从野蛮社会中的野蛮到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从占据刑罚体系的中心位置,到刑罚

5、体系中的地位每次愈下,甚至面临被逐出刑罚体系的厄运——清楚地表明;任何一种刑罚制度都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否则它只有被历史淘汰的命运。二、死刑的存与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生命价值逐步提高,人权理论也逐渐形成发展,人们开始对死刑制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可以说,正是人权理论的传播引发了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并始终伴随着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观点的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撒雷贝卡利亚。此后,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功利之争西方刑法学界的死刑存废之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死刑是否必要的功利的角度来研究死刑存废问题的。死刑废除论

6、者认为应当废除死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死刑对犯罪分子的威吓作用是有限的。刑罚体系中的多种刑罚特别是死刑,对绝大多数社会不稳定分子和犯罪分子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对于某些人,其本身就是亡命之徒,以死相拼,甚至杀人后自杀。人不畏死,何惧死亡?第二,死刑断绝了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后路,无法补救,一旦错杀,无可挽回。刑罚的作用应当是使犯罪分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自觉性的责任心,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尽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正常秩序之中。而死刑剥夺了犯罪分子的生命,使之欲改而不能,彻底断绝了其悔过之路。第三,死刑不利于社会安定。死刑虽

7、然可以使被害人及其家属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但在物质上根本得不到补偿。判处一人死刑,涉及其众多亲友,因杀一人而引起多人生活不稳定,不利于社会安定,特别是对于死刑犯的未成年子女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死刑保留论者认为不应废除死刑,理由如下:第一,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死刑正因其极残酷,才使之具有威吓犯罪分子的作用。因惧怕死刑而不敢犯罪的,数量众多。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对自己的生命也非常珍惜,仅仅以个别亡命之徒不怕死为依据来证明死刑没有威慑力,是以偏概全,失之片面。第二,死刑是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死刑对社会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