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

ID:17549183

大小:19.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3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_第1页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_第2页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_第3页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_第4页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浅议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城市,城市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从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和城市规划制度生态转型的要点四个方面对生态型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1992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就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山水画意、环境和园林艺术融入城市环境的营造,将城市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历史文脉高度融合,既包含生

2、态观念,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概念。  城市的形成源于祖先们“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此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在于把生态的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

3、相互关联与作用,以及保持、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此目的,在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和要求:  以环境为本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将自然融入城市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延续。  遵循大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用生态观念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合理布局、注重节能、低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

4、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地质条件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建筑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垃圾等。  积级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改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系统的规划等。  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综合运用人均粮食指标法、人均耗水量指标法等,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相关的经验

5、和指标,确定城区人口的最佳适宜容量。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在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城区内要保留部分较大的河流、坑、塘、湖、溪,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道,并保留原有的自然堤岸,沿岸搞好绿化配置。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泄洪排涝,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绿化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主要是减噪降尘,更新空气等。规划由公园、湖面形成的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的绿色廊道

6、,农田、防风林、山林形成的郊野基质,共同构成一个带形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其次,在植物配置时,还应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树冠间距等方面统一考虑和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前,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财政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区的能耗和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等。总之,经济发展指标要突出速度、结构、效益三个重点,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产业结

7、构比例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可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供水、供气、供热等)完好率,消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防洪抗旱、交通安全、工业事故、反恐与治安、重大气象灾害等应急救援系统,燃气普及率、高等教育入学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等等。总之,社会发展指标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使城市载体功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生态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