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

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

ID:17572922

大小:15.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3

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_第1页
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_第2页
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_第3页
资源描述:

《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端午作文之屈原为谁而死  这个节日若失去了屈原,失去了汨罗江,失去了忠良与国之命运国之民意,失去了由此派生的一曲伤词,一首挽歌,以及一个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那么,这个端午节就难以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更难已成大江南北如此统一的淳朴的民风民俗了。  看来,纪念屈原不过是一个缘由,真正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本身。  滔滔一江水,寂寂一个人;上下几千年,归一在人心。这份凝聚力这份向心力,这份爱国情这份忠义事,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也绝不会忽视、也决不敢忽视的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无论帝王将相是不是出于真心地为了纪念,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

2、百姓,但,每一个朝代都不约而同地纪念了屈子,而且,还是有模有样地过这个节日的了。  一些附庸风雅之士,决不会放过这个由头,来一番太平盛世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表明百姓是多么幸福愉悦啊。其目的,就是安慰一下那些苦苦争名于朝的人们,更为了安抚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要好好活着,何必非要选择一条不归路呢?进而来烘托我主万岁吾皇圣明。在古代统治者的笔下,即使是饿殍千里,怨声载道,而真正听取民意听信忠良的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真正歌咏屈原的诗呢,那更是罕见了。而借此吟咏盛世的倒有;即使有,也会刻意避开屈子的死因,以及百姓的不幸帝王的昏庸,像李

3、隆基所写的: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片与民同乐霈恩均的情景,何乐而不为?而见于被贬之人的诗作的倒也不少。像苏子有《浣溪沙》词云: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有诗悼念屈子的《屈原塔》,令人撼动天地,悲恸之至: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因为,苏轼的境遇何尝没有几分屈原的味道呢,只是,他没有选择走屈原的道

4、路罢了,谁说不是一种大殇呢?对于当时的楚国百姓来说,屈原是为民请愿真正为民的爱国志士,他是百姓的希望楚国的中流砥柱。而对于楚怀王来说,他是又臭又硬的石头,是他们那些统治集团集体腐败奢侈无度的拦路虎,是奸佞享乐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屈原的命运在这样的尖锐矛盾中就注定了悲剧色彩。  与腐败的楚怀王统治集团一起腐烂来换取今生的享乐玷污千年的美名,这是屈原不能选择的,即使是举世混浊,而我也要独清的节操,让他以死明志以死明节,绝不会苟且人世而骂名千载。这与当时的世风是相悖的啊。若不是楚国灭亡,谁会相信屈子呢?由此可见,屈原之死,不单单是个

5、人的郁闷苦恼之殇,更是国之大殇。因为,从此,楚国没有了,楚国的百姓不再是楚国的臣民了。这让百姓怎能不伤怀楚楚,怎能不将屈原放在心上,警示后人:国将殁,百姓何堪?  所以,抗战时期,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话剧《屈原》,以明世人。如今,还记得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小编更愿意与大家分享端午传统的微信文章,

6、而不是那些恶搞,发发各种图片说说笑笑的。至少历史不能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