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ID:17620194

大小:19.7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3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_第1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_第2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_第3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_第4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1906年的英国。英国伦敦于该年制定《大都市开放空间法》网,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管理。1906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20的用地有建筑物,用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这是对开放空间的最早的物质意义上的定义,是适应当时人们生活需求及城市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从出现开放空间一词以来,各国的法律或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及范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由于

2、定义者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大相径庭。美国1961年房屋法规定开放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基本未开发的土地。具有:①公园和供娱乐用的价值;②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③历史或风景的价值。”,日本学者高原荣重认为开放空间就是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塞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则是“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均可以称之为开放空间。”  我国一些学

3、者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还有学者认为开放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要素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都在其范围内”。  综合西方国家对城市开放空间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及实践经验,以及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城市开放空间在目前应当有更新意义的内涵,应当能体现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认识。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空间体,是人

4、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它包括绿地、江湖水体、待建与非待建的场地、农林地、滩地、山地、城市的广场和道路等空间。它们担负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开放空间包含生态、娱乐、文化、美学或其它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重目标。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与城市各项功能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环境保全、休闲娱乐、城市防灾、景观体系等。这些功能是贯穿在整个城市中的,城市中任何一

5、个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或者被割裂,这些功能的实现就会受到阻碍。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以城市空间体为基础而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连续性是系统研究的核心。开放空间系统只有保证各个层面上开放空间元素的相互延续和支撑,才能保证其各种功能的完整性。  分解讨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及实践工作的开展。开放空间系统连续性应该从三个不同规划层次进行讨论,各层次讨论的对象、意义有所不同,涉及的学科范围亦有一定的区别。  总体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连续性  宏观层次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一个需要上升到泛城市的区域范畴来讨论的问题

6、。从城市规划发展策略的高度来研究开放空间系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特大城市所面临的诸多困扰。  宏观层面上的开放空间连续,是注重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周边生态的相互连续,不让城市建设彻底地破坏整个地区生态的完整,整个地区生态可以延续,景观得到连续。这样可以保证城市与周边生态的良好关系,如避免或是限制了城市无休止的蔓延,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体规划层面的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可以是多样的,这些空间形态关系包含了对城市发展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考虑,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各国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形式与

7、方式。  1)环绕的形态与方式  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开放空间呈环状围绕核心城市限制城市的扩张蔓延,周边卫星城镇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  2)嵌合的形态与方式  开放空间系统与城镇群体在空间上相互穿插,形成以楔形、带形、环形、片状为主要形式的开放空间。嵌合的形态方式遇到的问题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城市容易不断向外生长扩张,造成规模扩大,郊区至中心区距离过远,另一方面,开放空间易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导致嵌合的形态不复存在,城市连成一片。这些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如下:一是在交通上发展大容量快

8、速公共交通系统,缩短城市间往来的时距;二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使市场的运行完全在规划法规的保护和限制下进行。  3)核心的形态与方式  城镇群体围绕大面积绿心发展,城镇之间以绿色缓冲带相间隔的方式。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利用绿心、绿色缓冲带有利于形成中小城市,分散大城市的负担,从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并且相应起到了避免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居住与工作相距过远、中心区土地利用高度集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