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

ID:1774207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_第1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_第2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_第3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_第4页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学医学毕业论文 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医学论文题目: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女性生殖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与女性生殖过程密切相关,在排卵、胚泡的早期发育及胚泡着床中起着重要作用。卵泡液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可促进排卵;母体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和胚泡表面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的表达是胚泡着床的前提条件。母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可通过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影响生殖过程。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生殖调控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

2、能的分泌型糖蛋白,由于糖基化的不同,分子量由38kd到67kd不等。lIF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如:抑制骨髓白血病m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促进外周胆碱能神经分化和功能成熟;刺激破骨细胞增殖;调节肝细胞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抑制多能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等。9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lIF在女性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一、kIF基因结构及其受体  lIF是单拷贝基因,该基因分别位于人和鼠的第22号和第11号染色体上,基因长度分别位于人和鼠的第22号和第11号染色体上,基因长度分别为7.6kb和8.7kb,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及一个很长的3'端非翻译区组成,外

3、显子Ⅰ编码5'端非翻译区及前导序列的6个氨基酸残基;外显子Ⅱ编码前导序列的剩余部分和成熟lIF蛋白的前44个氨基酸残基;外显子Ⅲ同编码成熟lIF蛋白的其余136个氨基酸残基和3'端非翻译区。不同种属的动物外显子的序列高度保守。由于转录起始点的不同可形成两种不同的lIF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同时形成两种不同的lIF蛋白:一种游离于细胞外间质中而另一种与细胞外基质结合。  成熟lIF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分泌型蛋白,不同组织来源的lIF由于糖基化的不同,分子量由38kd~67kd不等,其去糖基化的蛋白核心为20kd。pI为8.6~9.2。lIF氨基酸组成序列也高度保守,人和鼠lIF蛋白同源

4、性达79%。小鼠、人、羊lIF蛋白中有个半胱氨酸残基,大鼠中有个半胱氨酸残基,这些半胱氨酸残基间以二硫键连接是lIF赖以发挥生物学活性的结构基础。  LIF有两种受体,分别是解离常数为100~200pmol/L的高亲合力受体和解离常数为1~3nmol/L低亲合力受体。两种受体之间可以通过一种亲合力转换器分子gp130相互转化,膜表面的高亲合力受体在水中溶解后与gp130解离转变成低亲合力受体,而低亲合力受体则通过与gp130结合,形成联合体而转化成高亲和力受体,这种转换机制与白细胞介素-6(iL-6)、制瘤素m(oSM)、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新近发现的心肌营养素的转换机制相同。  二

5、、lIF在生殖器官的表达  (一)lIF在卵泡液中的表达卵泡的微环境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和定时排卵至关重要。大量研究已经揭示,许多细胞因子能影响卵巢功能及调控性激素的分泌,且影响胚泡发育和着床。卵泡液为卵母细胞的成熟提供环境,并影响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在辅助技术中卵泡液已经被证明可加速着床前胚泡的发育和提高妊娠率。研究表明,在排卵过程中卵泡液内iLF的浓度明显升高并和卵泡雌激素水平同步,lIF还可以提高Ⅰ级卵泡的数量。在颗粒细胞和卵巢基质细胞中lIF也有表达,lIF表达水平在生理排卵、雌激素产生、早期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1]。  (二)lI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在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的表达

6、呈月经周期依赖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lIF蛋白在分泌期的中、晚期(19~25d)呈短暂、爆发性增高,分泌期lIF表达为增生期的4~5倍,而在月经周期的其它时期无表达或只有微量表达;lIFmRNA转化也只发生在黄体期的中、晚期[2]。检测妊娠前三个月的子宫内膜发现其lIFmRNA的表达与增生期相同,维持在较低水平[3]。在不同种属的动物由于着床时期不同lIF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在妊娠小鼠的第4d[4],妊娠母羊的16~20d[5]LIF其表达增高达峰值正好与胚泡着床同步。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内膜基质细胞lIF表达仅有个体差异,无周期性分布,在整个月经周期只有微量表达。  对正常可生

7、育妇女和不明原因不孕的妇女子宫内膜lIF定量表达检测发现:在月经周期的8~11d可生育妇女和不孕妇女lIF表达无明显差异,均为较低水平;而在月经周期的18~21d,也就是胚泡着床期,正常可生育妇女子宫内膜lIF分泌较增生期明显升高,而不孕妇女在此期间lIF水平不仅无升高反而有下降趋势。比较围着床同一时间,可生育妇女lIF表达较不孕妇女明显增高,提示lIF可能是介导着床的重要因素[6]。  (三)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