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

ID:17831694

大小:11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7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_第1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_第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_第3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_第4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弱势群体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7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关于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我国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性质和现状,紧紧围绕弱势群体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合格后备军。这是引起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及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这个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对于维持高

2、校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关键字:新型弱势群体高校高等教育。1717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目录第一部分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三、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四、设计和研究方法地区第二部分一、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类型及表现二、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三、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面临现状四、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五、正确对待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对策第三部分结论1717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制

3、度改革,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规模、类型不断扩大和增多。了解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注重,包括智育、德育,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强,但仍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如解决问题的方式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等,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弱势大学生的各种需要。本选题主要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因此,本选题的研究对于维持高校的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

4、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成果目前,国内外对于当前高校弱势群体问题有不少研究,如温静在《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中通过分析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形成与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杨永欣在《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现状及对策》中从家庭、社会、教育、自身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主张学校从经济、心理、人格等方面支持和帮助这些弱势大学生群体;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奥斯卡·刘易斯在《五个家庭:关于贫困文化的墨西哥人实例研究》一书中,从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层面,对贫困文化作了系统研究,认为贫困现象

5、存在的根源是文化的缺失等等。三、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诚然,高校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与努力下已经取得极大的发展,弱势大学生群体的现状也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这些研究尚不够全面,现阶段,国内高校对大学生教育比较重视科学知识文化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相对地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加上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不断的转型和变迁所带来的复杂的文化冲突使得高校新型的弱势群体不断出现,相当一部分弱势大学生的处境仍不容乐观。而主要原因在于原有对策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推陈出新,要多方面、

6、多层次地分析思考,要因“型”施教,形成1717湖南科技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链,从经济、心理、文化、技能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问题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促进高校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四、设计和研究方法本选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确定文章主题,引入论证,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进行探讨;与老师交流并请老师指导等途径斟酌文章的论证与用词的合理性,对文章细节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修正,以尽可能的减少纰漏。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学习、工作、

7、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等现象的出现,直接和间接导致当前高校弱势群体的规模、类型不断扩大和增多。由原来的以生理缺陷和经济困难为主要原因引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演变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新型弱势群体,其特点是成因更复杂、表现更多样、应对更困难、影响更突出等。高校及社会管理人员应准确把握其特点与思想脉搏,全面了解其心理,着重对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导向的积极作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一、当前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类型及表现(一)学习弱势型据调查,“进入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