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

ID:17858332

大小:9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07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_第1页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_第2页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_第3页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_第4页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科技学院信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8版)为了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参照浙科院政字[2002]112号《浙江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试行)》、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理工科卷)和本年度教务处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12第一部分毕业论文基本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理科类论文型论文正文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理科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工科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2、和理科类设计型论文正文字数不得少于10000字。1.论文结构及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如下:题目(在封面上)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文本主体(包括引言、正文与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必要时)附录2(必要时)1.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必要时,也可加注副标题。1.2摘要与关键词1.2.1摘要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

3、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在语法、用词和书写上应正确无误。中、外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1.2.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应为公用公知的词和学术术语,其数量一般为3~6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1.3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要求自动生成。目录包含以下内容:摘要(中、外文)12正文章、节题目(最多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致谢参考文献附录1.4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论文主体及

4、结束语等部分。1.4.1引言引言一般作为第1章。引言应说明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1.4.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对课题的内容和成果作详细的表述、深入的分析和周密的论证,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1.4.3结束语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结束语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的体现。应概括说明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研究成果,分析其优点和特色,特别要突出创新所在,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5、要着重指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了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结论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在措词上应严密、准确。一般为400~1000字(不超过2页)。1.4.4正文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1.4.5正文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格式见表1。表1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序号层次名称示例第一层次章第1章□□……□第二层次节1.1□□…

6、…□第三层次条1.1.1□□……□第四层次款1.1.1.1□□……□□□……□□□□……第五层次项(1)□□…□□□…□□…□□□□……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1.5致谢12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1.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反映出来,在论文中按行文涉及的先后排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来自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图书、报纸等。参考文献的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的水平而定,一般10篇以上。其中外文

7、文献不少于2篇。图书类尽量少用,一般不能超过5篇。在论文正文中必须有参考文献的编号,参考文献的序号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上标。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二次车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序号]

8、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翻译书籍:[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版次(第一版应省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