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

ID:17860027

大小:4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07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_第1页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_第2页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_第3页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_第4页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木桶理论与公司治理——————————————————————————————————————————————————http://manage.org.cn 2007-10-268:38:58作者:张华强 来源:本站原创  从《木桶理论》的“补齐短板”到执行的“没有任何借口”,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它们似乎都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谈管理。企业高管败德行为的屡禁不止,却让人们不能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并非都是员工的错,需要对管理者进行约束。这就需要对木桶理论做出新的解释,即除了关注木板的长短之外,对于“桶箍”的约束力进行一番审视,这

2、正是公司治理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从“桶箍”的自我约束说起  木桶原理最初的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的长度,要想提高企业木桶的储水量就是要补齐短板。补齐短板当然可以多打水,但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的前提之上,即木桶有严格的约束,形象地说就是桶箍牢靠,木桶不漏水。没有桶箍的作用,再长的板也只能是板,永远不会成为木桶;但是桶箍不牢靠,木桶打回来的水也会漏光。谁能保证桶箍牢靠的前提可靠呢?在通常的情况下,桶箍的约束合适与否主要靠管理者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说它似乎不成问题。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包括他的工作姿态和获取私利的自控

3、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工作姿态方面要克服惰性,努力工作;在自控能力方面要克服私欲,严于律己。管理者的自我约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很好的工作姿态,那么他的敬业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在自控能力方面对也需要他对个人利益所得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于前一种自我约束,管理者一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企业家大多比普通人懂得自制,工作比较勤勉。这种自我约束实际上是通过自律而律他,这就好比通过桶箍的作用约束木板。但是对于后一种自我约束,并不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善始善终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利性,如果仅仅依赖管理者的自我管理,那么这种自我约束往往靠不住。 

4、 因为这涉及到水桶里水的分配。木桶里的水滴水不漏,分配完全由管理者决定时,就会形成一种特权。一般说来,管理者通过补齐短板多打水,个人所得也可以成比例的增长,管理者并不缺少补齐短板的动力。不幸的是,补齐短板后管理者总想得到更大比例的份额。譬如美国的“泰罗制”出现以后,列宁曾分析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一生产作业面采用了泰罗制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63%,工资只增加了27%,工厂主在同量的生产所得中所支的工资却减少了一半,因而泰罗制被称为“血汗制”。这种现象虽然残酷,但也不难理解,这出于管理者的趋利本性。  当然,管理者占取更多份额的私欲也得有一个限度

5、,要受一定社会环境的限制,并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尤其当管理者不是木桶的唯一主人时,管理者在木桶里的水中分得多大份额并不能由他个人说了算,由相关利益主体经过权衡后确认。反过来说,在社会环境允许,被管理者能够承受的情况下,管理者按照约定的比例获得较高,有时甚至很高的收入也是正当的,据此进行管理也属正当管理,但这是假定管理者也能像善良的主人那样起好桶箍的作用。当管理者同时也是木桶的主人时,发挥好桶箍作用的动机是不成问题的。木桶里的水量增加,其所得无论是相对数额还是绝对量都是递增的,因而他都愿意加强自我约束。也就是说,管理者补齐短板与当好桶箍的自我

6、约束是一致的,管理者的人格是统一的。他不会一方面勤勉地去补齐短板,另一方面让木桶漏水。  两权分立下的“桶箍”失灵  当管理者不是企业木桶的唯一主人时,“桶箍”的作用就有了微妙的变化,管理者自我约束的二重性产生了矛盾:管理者固然可以通过补齐短板使自己的利益成比例的增长,但是当管理者发现木桶漏水对个人有利时,能否进行严格地自我约束则面临着考验,即在对“木板”严格管理的状况下有可能故意放松“桶箍”,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见的“穷庙富方丈”现象。  在“穷庙富方丈”中,所谓“穷庙”其实就是木桶漏水,只不过这时企业木桶的漏水有其特殊性,是为了“富方丈”

7、,漏出的水不流外人田,流到了管理者的囊中。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也许会更热衷于补齐短板,在形式上把木板拢在一齐,只是在实质上利用各种“空子”把“庙”搞穷。这就是两权分立下的“桶箍”失灵。尤为重要的是,企业木桶虽然不是管理者一个人所有,而企业木桶的所有资源却由管理者掌握,企业木桶的水位没有达到预定的高度时,是短板问题还是桶箍问题所至,只有管理者最清楚。管理者通过补齐短板在木桶里所得与通过缝隙漏出所得相比较,如果后者更多,这样做又非常容易,他当然愿意企业木桶多“漏水”,至少他缺少了发挥“桶箍”作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管理者对补齐短板的努力与发挥“桶箍”

8、作用并非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努力可能更有利于后者的“失灵”,更容易掩盖后者的“失灵”。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勤勉的管理者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