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

ID:1786220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7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_第1页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_第2页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_第3页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_第4页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名著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2  名著读后感  浴火重生的灵魂——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沃土,养育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历史长卷也镌写下了他们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探寻民族兴盛之路不惜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书写和创造了历史,并把毕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提到:父亲邓小平出生后,爷爷给他取名邓先圣。后来先生认为孔夫子尚且为“圣”,一个孩子怎能称“先圣”?于是该名为邓希贤。这个名字共用了20多年,随后,才改用邓小平。邓

2、小平在校时勤奋好学,深得塾师喜欢。十五岁那年,他报考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被录取。开学不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1920年7月19日,邓小平赴法,才学了5个月,就发现“俭学”这条路走不通了,只有走“勤工”这条路。就这样,他告别了梦寐以求的学校,来到一家工厂当了一名钳工。1925年5月,他又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奔赴十月的故乡——苏联。在苏联,邓小平又有了一个俄文名字——多佐罗夫。邓小平在国外边学习,边劳动,期间加入了共青团,始终关注着祖国革命发展的事态。回国后,即使在妻丧子夭的极度悲痛时,也没间断过自己的革命活动。邓小平同志25岁时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开始了革命军事生涯。长征胜利后,他又与刘

3、伯承一起立马太行,逐鹿中原,决战淮海,挥师渡江,挺进西南……战无不胜。邓小平走过的革命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成功之路,也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曾回忆说:“我在军队那么多年没有负过伤……但危险过好几次。”东江村深夜被围广西百色起义后,邓小平创建了红七、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从龙州出发,进入右江地区的思林县指导工作。思林县委书记陈鼓涛放心不下邓小平的安全,因为自从红七军去攻打贵州后,右江一带“剿共大队”活动很猖獗,这一路又是羊肠小道,山高路险。他找了一个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向导,又增派了赤卫队一个班配合红军警卫排护送。为了缩小行动目标,预防在路上发生意外,邓小平把队

4、伍分成3个战斗小组:赤卫队一个组作前卫,邓小平带着警卫排一组在中间,另一组作后卫。天快黑了,队伍到东江村宿营。深夜,邓小平刚回到屋里准备睡觉。忽然村头南面山上响起了枪声,紧接着村口小河上也有枪声。这时,警卫排叶排长向邓小平报告说:”村头村尾都发现敌人,我们被包围了!”邓小平沉思了片刻,叫警卫员把向导找来,了解地形分析敌情:东江村四周环山,只有一条道通往东兰,现在敌人把道路堵住了,如果天亮前冲不出去,将是非常危险的。邓小平果断决定趁黑夜突围。赤卫队的一个小组往村口的山头转移引诱敌人,其余的在邓小平亲自指挥下,向村南面小路前进。敌人听到村口山边的枪声,便急忙调兵增援。趁敌人慌乱之时,邓小平带着战

5、士们迅速向南面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又急忙调头回来,妄图把红军重新包围。在这紧急关头,陈鼓涛带领赤卫队赶来了。激战到天亮,敌人被赶跑了。这是邓小平第一次遇到敌人的直接包围。直罗镇战场遇险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发起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是由甘肃合水通向陕西那县大道上的一个较大的集镇,位于葫芦河南岸,南北群山连绵,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不便大部队展开。11月20日下午4时,敌第109师进至直罗镇。我军当夜将其包围。次日拂晓,红军对敌展开猛烈攻击,全歼敌军一个师又一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俘敌5300余人,缴枪3500余枝,巩固了陕甘苏区,

6、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直罗镇战役打响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和副主任邓小平等人在一个山头指挥战斗。突然,一股敌人向山头袭击。敌人来势凶猛,火力密集。情况十分危急。眼看敌人就要冲上山头,恰好我军一个连冲了上来,打退了这股敌人,邓小平、罗荣桓才幸免于难。当时邓小平身上穿着由傅钟送给他的那件大衣,被子弹打了好几个洞,不过没有伤到身体。这是邓小平第二次直接遇到敌人的包围,又一次从敌人子弹中脱险。陕北患伤寒昏迷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父亲是在重病昏迷的状态下听说的。那是因为,1936年底,父亲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副伤寒。”杨尚昆同

7、志曾向毛毛回忆过当时的情景:“杨伯伯告诉我,那是在甘肃庆阳一带,你爸爸得了伤寒,非常厉害。他已经是昏迷不醒了,什么东西都没法吃,吃一点东西就会把肠子戳破,只好煮点米汤喂他。正好那时候张学良和我们搞统战,派他的副官来慰问红军,送来两车慰问品,有吃的,还有香烟和一些其他物资,其中有一些罐装的炼乳。聂伯伯(聂荣臻)决定,把这些炼乳全部给小平。全靠这些炼乳,救了你爸爸的命。”肖克将军也讲过当时的情况:“1936年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