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

ID:17886432

大小:1.78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9-08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1页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2页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3页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4页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分析检验科1常见异常形态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3.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4.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5.中性粒细胞杜勒小体26.中性粒细胞核变性7.假性佩-赫畸形8.异型淋巴细胞9.淋巴细胞增高10.嗜酸粒细胞增高3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并可见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仅见杆状粒细胞>6%时,称为轻度核左移。杆状粒细胞>10%,伴少量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时称为中度核左移。4杆状粒细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称为重度核左移。重度核左移又称为类白血

2、病反应,此时中性粒细胞常伴有明显的中毒性病理改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可见原始、幼稚粒细胞,并出现病态造血,如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等。56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核以分三叶者为主,如血片中五叶核中性粒细胞>3%,则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和中性粒细胞胞体增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VitB12等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影响7了细胞的正常分裂。在应用某些抗核酸代谢药物及炎症恢复期等

3、也可见核右移现象。893.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且分布不均的黑蓝色颗粒,称为中毒颗粒。中毒颗粒是细胞在生成特殊颗粒过程中受到某种阻力或发生颗粒变性所致。常见于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患者中。10114.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均,一个或多个空泡。空泡是细胞受损后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最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中。家族性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Jordan’s异常)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在12无任何感染情况下,其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持

4、续存在多数空泡,单核细胞甚至淋巴细胞胞质中也可见空泡13145.中性粒细胞杜勒小体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的蓝色区域,直径约l~2μm,可一个或多个。由于严重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发育不良,胞质局部不成熟,残存RNA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呈蓝色。杜勒小体主要见于严重细菌感染、败血症等。1516176.中性粒细胞核变性中性粒细胞核变性核变性主要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和核破碎等改变。核固缩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发生浓聚、固缩为均匀而深紫色块状。核溶解时则可见胞核肿胀,核染色质结构不清,着色浅淡。伴有核破碎时,细胞核轮廓模糊。

5、中性粒细胞核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等。18197.假性派-赫异常派-赫异常是中性粒细胞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核分叶障碍,细胞核呈单个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花生形、眼镜形或肾形等改变,称为获得性或假性派-赫异常。20核染色质高度浓聚。派-赫异常为少见类型血液病。杂合子患者血片中异常粒细胞可达70~90%,纯合子者可达100%。临床上患有某些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接受某些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可出现类似派-赫异常的形态21228.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

6、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23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2425269.淋巴细胞增高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20~40%,绝对计数为(1.0~4.8)×109/L。婴幼儿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淋巴细胞可高达50%以

7、上,并持续至6~7岁,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27病理性淋巴细胞增高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相对性淋巴细胞增高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等,由于中性粒细胞严重减低以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但绝对计数不增高。成人血液淋巴细胞计数>5.0×109/L时,称为淋巴细胞增高。28(1)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毒性感染疾患,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某些细菌感染,如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增高。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

8、、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血液学包括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29(2)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WBC增高,可达(10~30)×109/L甚至更高。细胞分类时以原淋巴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