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播2012[1].3.14

录播2012[1].3.14

ID:17892384

大小:88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08

录播2012[1].3.14_第1页
录播2012[1].3.14_第2页
录播2012[1].3.14_第3页
录播2012[1].3.14_第4页
录播2012[1].3.14_第5页
资源描述:

《录播2012[1].3.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方案制作单位:合肥德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锦江大厦B座810室联系人:李洋联系电话:139667329790551-55863112824622日期:2012年3月14日16第一章概述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学校基于网络的音视频录制点播成为学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一项重要需求,虽然很多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都是传统的录像带和VCD,但在网络已经普及到每个班级的情况下,如何将传统的录像带等模拟节目资源通过转换非常方便地成为网络上可供点播的资源,成为学校网络普及之后一项新的需求。同时,随着多媒体课件在

2、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传统的教学评估、示范课录制、教学观摩、远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等,都想采取一定形式把课堂教学过程或者讲义图像录制下来,作为学校的一种资源。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开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教室实况、教师课件,按照授课进度录成精品课程,供广大师生、教研员课后点播观摩评价,建立共享资源库,完成知识传承或进行校际课程交流。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而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形式的引入使得课堂实录除了需要录制教学过程中教员的影像和声音以外,还需要同步录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并且可以快捷方便的生成课件。如何既能在减少学科老师操作流程的情况下,又能得到高清

3、晰度的视频文件,成了一种新的需求。本方案系统将授课电脑VGA信号、老师授课和师生互动场景以及课堂板书等进行多种模式的整合录制,生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系统实现基于网络环境的多画面直播,保证高清晰的课堂画面和音、视频精确同步的实况效果。系统生成的高质量视频素材文件又可以通过非线编平台进行后期编辑,提高精品课程资源使用的灵活性。本方案系统独创性的提供了全景模式、电影模式、资源模式的录制平台,满足不同学校、不同课程、不同场景的录制需要。从而彻底解决了基于校园网基础上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需求和应用。本方案设计具有前瞻性,满足长远发展。系统结构灵活,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多种典型应用模式。系统建设既可

4、一步到位,也可以根据学校资金及需求状况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哪一种方案,整个系统都能够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满足相应需求的功能应用系统,不会造成重复建设或系统冲突。16第一章录播系统方案综述1.1方案整体描述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解决的问题就是把一些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共享。而传统的教学以教育者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够,资源孤立,教师资源、校本资源浪费严重。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则表现出明显的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开放性。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

5、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的内涵包括: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最优化;二是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而是教育过程所有可操作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如教学人员、校本资源、常规教学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将校园网从普通计算机局域网建设成为面向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的网络,能够传输和处理多媒体信息,使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源能在校园网上灵活应用,并且能一网多用,多网合一,将众多校园独立的应用系统整合起来,是校园网解决方案的发展方向。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采用固定式课程录播工作站,扩展探测、跟踪、定位、智能策略等模块实现。这种方案采用科学

6、合理的方法将教室空间立体化的分割为若干区域,有效搭配安装多种红外探测设备。教学过程中,自动跟踪主机根据获取的各种探测信号、语音激励信号、中控切换信号、键盘鼠标动作等,采用科学策略进行综合智能分析,灵活准确的调度现场的摄像机、调音台等采集设备,保证拍摄主体,自动调节景别景深,实现课堂无干扰、无意识控制、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智能录播。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针对现今高教、职教、普教等信息化教学的重点需求,利用纯硬件的VGA采集压缩编码技术实现老师的讲稿、多媒体课件、现场多路的音视频信号实时采集压缩,以标准的流媒体方式实现在网络中的传输、管理、控制,支持网络的点播、广播、直播、存贮、后期编辑等多种利用。16

7、1.1系统拓扑图1.2系统背景介绍从1999年起,校园信息化建设开始兴起,局域网、城域网、计算机教室等热潮不断兴起。技术上的创新与进步,客观上能推动教学辅助手段的进步。进入21世纪,随着PC记、笔记本类设备不断普及,师生对计算机类设备的操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最大的影响就是网络教育的兴起,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物理、空间上的距离不断缩小,从而,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