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

ID:17928190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0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_第1页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_第2页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_第3页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_第4页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班案例“秋雨图和树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班案例:秋雨图与杨树花——在幼儿的主动表达中适宜地点拨与引导【引言】有些教师认为,中、大班的孩子们才能欣赏或仿编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儿歌,“文学表现力强的儿歌,小班孩子也不见得懂”。于是他们可能会更侧重于为实现健康、社会等其他领域的教育目标来自编或选用儿歌,不大注重儿歌的文学表现力。殊不知,幼儿诗化语言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正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熏陶与逐渐养成的。我们来看一看,张老师怎样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引导小班孩子们主动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用儿歌的语言形式表现美。案例:秋雨图与杨树花(小班)【案例背景】以前带中、大班时,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仿编

2、儿歌和诗歌。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了新小班。小年龄的孩子能仿编儿歌、诗歌吗?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学习特点呢?在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他们总是对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和惊喜,尤其是秋天的千姿百态,更是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对现实生活富于感受和激情,正是儿歌和诗歌所注重的要素。我抓住机会,和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秋天的儿歌。但怎样能让幼儿感受到,儿歌是来自于他们眼中、心中美好的世界,他们也可以“创作”儿歌呢?【案例描述】●小雨的诗和画一天,刚吃过早饭,天就阴了下来,不一会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孩子们连心爱的玩具都不想玩了,挤在窗户处看小雨。我看孩子们那么感兴趣,也跟了过去,

3、和他们一起看。这时,一个站在门边的孩子对我说:“张老师,小雨点跳到我的手上了,真好玩!”我眼前一亮,觉得孩子说的话很有诗意,何不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对下雨的感受呢?这时孩子们正争先恐后地往门边挤,伸出小手去接雨。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有小朋友说‘小雨点跳到我的手上’,说得真好听!我们都来说一说,雨从天上落下来像什么?”“像针。”“像好多线。”孩子们纷纷回答,有的孩子说不上来,急得用小手比画。“那雨落在地上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孩子们抢着说“就变成水了”,“有好多好多圆圈圈”,“是水坑。”我接过孩子们的话说:“刚才小朋友说,雨像好多好多条线,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地上,

4、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圆圈圈,还会跳到手上,真好玩。”孩子们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说:“张老师能把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些话,编成一个下雨的新儿歌,你们愿意听吗?”孩子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边用手比画边说:“千条线,万条线,落在地上画圈圈,跳到手上和我玩。”说完,我又热情地对孩子们说:“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可以自己编儿歌了。”孩子们可高兴了,七嘴八舌地抢着“认领”儿歌中的哪一句是他说的。有的小朋友却提出:“老师,我说的水坑,你还没编到新儿歌里去呢?”我指着雨中的水圈对他说:“你看,你说的这一个一个小水坑,不就像雨点画的圈圈吗?你说的意思,老师已经编

5、进儿歌了。”他接受了我的说法,高兴地走了。又一个孩子噘着嘴来找我:“老师,我刚才说的像针,你没编到新儿歌里。”我想了想,对她说:“雨是挺像针的,不过你看,新儿歌里有一句,‘跳到手上和我玩’,要是针跳到手上……”不等我说完,她抢过话来:“那手就该疼了。”看到孩子们都愉快地认可、喜欢上了新儿歌,我趁机和孩子们一起边朗诵边比画。几天后,等孩子们完全熟悉了这首儿歌,我提议他们根据儿歌把下雨的情景画下来,孩子们边说儿歌边画,而所用的绘画技巧又正是符合孩子水平的短线条和涡轮线。当孩子们画完后,我把这些画艺术地剪贴到一张大白画纸上,在画面四周添画了云、雾、树、花等,我还特意

6、把花设计成小手的形象,并加上一个拟人化的小雨点,使画面更契合儿歌中的表达。最后,请家长帮我们把新儿歌抄写在画面上,一幅《秋雨图》就完成了。墙饰里小雨的诗和画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重温着成功和喜悦。●诗中的杨树花冬去春来,伴着明媚的阳光和徐徐的春风,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游戏。玩了一会儿,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被掉在地上的杨树花吸引住了。有的孩子捡在手里不愿意放下,有的孩子互相逗闹。“老师,你看!我捡了一个小毛毛虫。”小柯大声喊到。其他的孩子听到也跟着应和:“我也有,我也捡了。”菲菲不同意,质疑说:“这个毛毛虫怎么不爬呀?”听了菲菲的话,我看孩子们开始仔细的研究起来,有

7、的说:“它不会爬吧?”还有的说:“是不是死的?”……看来,孩子们还真不认识这杨树花。听着孩子们的话,我感叹着大自然的奇妙,明明是植物的花,却生得像动物的毛毛虫,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儿歌素材,天然地蕴涵着比喻和联想。于是,我也捡起了一朵杨树花晃了晃,同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它是从哪来的吗?”孩子们开始四下寻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争先恐后地指着大树:“在那儿,老师你看。”“它挂在树上呢!”“哦,原来它是从大树上掉下来的。”“它是毛毛虫吗?”我告诉孩子们说:“它当然不是毛毛虫,它是这种树开的花。”孩子们惊奇之余开始议论:“这花好难看!”我笑着说:“花有各种各

8、样的,这花的样子其实挺可爱的,不然干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