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ID:1793672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_第1页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_第2页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_第3页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_第4页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英语教学毕业论文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英语教学论文题目: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语篇分析 衔接 连贯 文化 语境  【论文摘要】通过语篇分析的四个概念——衔接、连贯、文化和语境——来英文的文章结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1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开始转移到以阅读能力为主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如何达到这一教学上的宏观目标,却是仍是

2、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仍然套用这类老套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忽视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国外的语篇研究成果。其中,语篇分析理论对篇章结构的构建和解码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视角,这无疑对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非常实用的指导。但是话语分析(语篇分析)一直没有公认的理论和统一的分析方法。本人根据语篇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些有益的尝试。  作为语言学研究较为年轻的

3、分支,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国外众多语言学家针对语篇提出的种种理论设想的总和。ZellingHarris在1952年的《语言》杂志上发表了DiscourseAnalysis(《语篇分析》)一文,首次提出了“语篇分析”这个术语。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指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所谓语篇分析,就是从表达完整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相关意义,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语言现象。然而语篇分析

4、的内容包罗万象,纷繁杂陈,概念林林总总,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是非常不容易。目前国内有许多把语篇分析应用于阅读教学的尝试,如何选用其中的某些概念使之能为教学服务十分关键,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2语篇分析概论  著名的语言学家Harris曾经指出:“语言不会以杂乱无章的形式出现,而是以  连贯的篇章形式出现。”①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定义,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衔接。这就说明了语篇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语篇分

5、析追求的是语言的规律性和概括性,研究的是形成语句的过程。②同时,语篇被看作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既重视语言形式、又关注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语篇各个成分和层次的联系,它研究语篇中的语法规则、语篇规则、交际规则和策略。McCarthy说过“语篇分析是关于语言和它使用中语境的关系的学问。”③Blommaert也认为:“语篇是行动中的语言…在我看来,语篇包括所有形式的与其相关联社会、文化和历史模式的语义活动以及语言使用的发展过程。”④因而语篇是致力于语言在交际中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语篇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了衔接(cohe

6、sion)、连接(coherence)、语境(context)、文化(culture)四个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互为联系和相互关联,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总体,缺一不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语篇分析的方法。  2.1衔接(cohesion)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基础,它是语篇表层上的东西,是语言形式上的内容。但又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语法。它着重于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当然,在这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HallidayHasan夫妇两人。他们认定衔接概念用以解

7、释基本的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使任何口头或书面话语具有语篇功能。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系统化,将其分为数量不多的几个范畴: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这些范畴作为不同衔接关系具有其理论基础,同时为描绘和分析语篇提供有效的途径。⑤(HallidayHasan1976,p12-13)。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这几个范畴都是语言单位之间的纽带,这些语言形式无疑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来起

8、作用的,使语篇在形式上得到统一,构成语言的一致性。  2.2连贯(coherence)  连贯虽然也强调言语之间的一致性,但主要着重于语义上的连接。虽然有时也有形式上的痕迹,但读者更注重的是在语篇理解中整体的心理表征。而这一整体的心理表征只能通过连贯来实现,而非衔接。McCarthy说:“衔接只能导向连贯,而连贯是读者在阅读行为中产生的某种东西:能让人觉得语篇有连接性、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