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ID:1808530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浅论贵州杂交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杂交桑;病虫害;发生;防治;贵州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

2、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

3、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

4、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

5、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

6、。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

7、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