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ID:1808903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浅谈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大豆害虫;生活习性;发生特点;防治措施;黑龙江北安  论文摘要阐述了大豆主要害虫的生活习性,针对北安市大豆害虫的发生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北安市是黑龙江省大豆主要产区。北安市种植的大豆产量高、含油量高,销售价格也高,近些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大面积耕地多年连续种植大豆同一种作物,导致以取食大豆根、茎、叶为主的害虫的虫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几年全球气候

2、变暖,害虫的越冬基数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将虫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大豆的正常发育。要及时地消灭害虫,控制害虫的发生趋势,防止其大发生,就要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与发生特点,以便及时用药。    1地老虎    1.1发生特点  地老虎为地下害虫。在北安市危害农作物的地老虎主要有白边地老虎和小地老虎,以小地老虎居多。小地老虎成虫为灰褐色蛾子,前翅狭小,有一黑色肾形斑;幼虫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幼虫在5月份开始为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将植株近地表根部咬断。在低洼地等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发生为害较重。  1.2防治措

3、施  (1)农业防治。早春铲除田边地头的杂草,能消灭一部分卵和幼虫。秋翻秋耙,可以消灭大量的幼虫和蛹。  (2)药剂防治。一是用鲜草做毒铒诱杀,用90%敌百虫配成200倍液,喷到切碎的鲜草或菜叶上拌均匀,在傍晚时,撒在垄沟或垄台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生面积较小的地块。二是做毒土。用75%辛硫磷配制300倍液,喷在细土上拌均匀,撒在垄台苗眼附近。三是喷雾。用75%辛硫磷配制1000倍液,在傍晚时进行地面喷洒。    2蛴螬    2.1习性与发生特点  蛴螬是一种地下害虫。北安市受蛴螬危害最严重的耕地有:通北镇的西南部耕地、杨家乡北部耕地、石泉镇

4、耕地。在石泉镇团结村,春天播种时,在长约50m破开的垄沟内捡出60头蛴螬。  蛴螬头部呈赤褐色,有光泽,身体乳白色,多呈现向内卷曲状。2年繁殖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在5月中下旬出现,6月中旬是为害盛期。成虫(东北大黑金龟子)昼伏夜出,有较强的趋光性,主要取食大豆叶片。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大豆的根部,造成缺口,致使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生长。  2.2防治措施  防治蛴螬用药,必须在播种时,随种子一起下地。若等出苗后发现植株被害时用药液灌根,已无济于事。具体措施:一是用50%辛硫磷500g加20kg水,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到200kg大豆种子上面,

5、边喷边翻动,然后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闷种4h,放在背阴通风处晾至8成干播种。二是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不要用生物种衣剂。三是用3%辛硫磷颗粒剂随种子一起下地。    3草地螟    3.1虫态特征与发生特点  草地螟为迁移性害虫。成虫灰褐色,翅中央近前缘处有一淡黄斑,翅外缘有一黄白色条级。幼虫体为灰绿色,头墨色有白斑。1年发生2~3代。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为害盛期。草地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玉米、大豆。在5月下旬,隔1d到大豆田四周的杂草中走1次,看是否有草地螟成虫蛾子被惊起,若惊起的蛾子每天都有增加,便是将要大发

6、生的趋势,要及时用药防治。  3.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铲趟,除去田间与周边的杂草,特别是灰菜。因为草地螟在春天以杂草,特别是灰菜作为中间寄主,然后转向田间为害大豆。  (2)药剂防治。喷药防治幼虫时,一定要在3龄以前喷药。药剂可用5%锐劲特1000倍液,或20%大抄杀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  4大豆根绒粉蚧    4.1虫态特征与发生特点  大豆根绒粉蚧成虫体长3.5~4.0mm,椭圆形,体表面附生白色长绒,因而具有抗药性。刚孵化的若虫为黄色,然后变为红色,体长不足1mm。腹部末端有2条较长的蜡毛。1

7、年发生3代,以卵囊附着在大豆根茎部越冬。虫体较小,很难看清虫态特征。  大豆根绒粉蚧以成虫、若虫刺吸大豆茎部及叶片。受害植株矮小,叶片干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大豆出土前,在蓟菜、稗草上就发现有大量的大豆根绒粉蚧若虫。在大豆幼苗上最早发现的时间是5月20日,己经将土拱开,但还没出土的大豆子叶及刚萌发的真叶布满了红色的大豆根绒粉蚧。平均每株30~40头,最多的1棵幼苗可达120多头。  4.2防治措施  大豆根绒粉蚧发生时间较早,从5月12日开始,就应每天到田间查看1遍,做到及早防治。因大豆根绒粉蚧为刺吸式口器,所以在喷药防治时,应用具有内吸及触

8、杀作用的农药,可选用20%大抄杀、25%酷杀、20%蚜虫净。    5豆小卷叶蛾    5.1发生时期与为害方式  豆小卷叶蛾的发生时期一般为5月30左右,此时幼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