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ID:18091193

大小:214.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13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_第1页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_第2页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_第3页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_第4页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幻灯片编号内容提要5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损害(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6进食后,食物中的淀粉类物质经消化吸收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而此时胰腺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正常人的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在7.8mmol/L以下。81.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是因血糖升高后尿糖排出增多致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烦渴及多饮;组织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易饥及多食;组织糖利用障碍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增加而出现乏力、体重减轻,儿童尚可见生长发育受阻。2.严重物质代

2、谢紊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表现,如乏力、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等。3.患者有时因为并发皮肤、外阴、泌尿系统感染或肺结核就诊而发现糖尿病。因此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疖肿等。9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患者并无任何糖尿病症状,仅在常规健康检查、手术前或妊娠常规化验时被发现。10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因类型而异。起病可急可缓,进展快慢不一,但一般可分为血糖调节正常、血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3个阶段。1.个体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或超过诊断分割点的时期,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受损(IGT)。在此阶段采用干预措施(一级预

3、防)可防止高危者发病,亦可防止已进入糖调节受损期即糖尿病前期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2.糖尿病尚无并发症或伴发病:处于此阶段患者的血糖水平已超过糖尿病诊断的分割点,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或伴发病。此时充分进行代谢控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就有可能预防并发症或伴发病的发生(二级预防)。3.糖尿病伴并发症或伴发病:此阶段的患者已有一种或数种并发症或伴发病,但尚无明显器官功能障碍。这时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致死率(三级预防)。4.糖尿病致残和致死:这是糖尿病患者的终末阶段。11糖尿病是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患病率

4、高;②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损害,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③心理障碍;④沉重的社会经济代价。其中慢性并发症遍及全身各个脏器。12、131.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2.推荐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值,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如用全血,采血后立即测定,或立即离心及(或)置于0~4℃保存。最好立即分离出血浆。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

5、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1.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2.必须注意,在无高血糖危象,即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状态下,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内三个标准之一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

6、访中复查明确。再次强调,对无高血糖危象者诊断糖尿病时,绝不能依据一次血糖测定值进行诊断。3.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4.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14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主要降血糖的肽类激素。1.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有机化学物质,对细胞或器官功能起兴奋或抑制作用,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常见的泼尼松就是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属类固醇激素。2.胰腺分为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部分:外分泌细胞主要分泌各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类,如胰淀粉酶等,不释放入血,直接作用于消化道;内分泌部又称胰岛,有多种细胞,分泌多种激

7、素,直接释放入血作用于全身,β细胞只是其中1种。3.胰岛素并不直接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效应,促进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降血糖只是其作用之一。4.降血糖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还有甲状腺激素,后者同时有升降血糖的作用。171.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最常见的为病毒性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