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

ID:18126191

大小:5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14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_第1页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_第2页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_第3页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_第4页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解读征收、征用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兼评《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的相关部分董彪门薇  关键词:征收征用/公共利益/社会化/权利本位/比较法  内容提要:国家征收、征用权力的行使无需考虑权利人的主观意志,但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必要构成要件。公共利益概念如何界定?如何避免实践中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名谋商业利益之实的现象?文章以财产权社会化、权利本位、比较法研究等视角,解读公共利益,并且评析民法典草案的相关部分,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征收、征用是国家依据主权行使公权力,在宪法和法律允

2、许的范围内取得其他民事主体的财产并供给公共目的需求者的行为。征收、征用权力的行使无需考虑权利人的主观意志,但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必要构成要件。本文界定了公共利益概念,并从不同视角解读了公共利益,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的立法建议。  一、“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概念是进行法律思维的基本的元素,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法律概念植根于日常社会生活,是对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的描摹和抽象的结果。概念的清晰性与相对应的现实世界的经验性事物的确定性密切相关。“公共利益”在经验性世

3、界里具有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导致“何谓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人人言殊”[1]。  1.“公共利益”否定说  边沁认为,个人利益是惟一现实的利益,公共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与之相类似,“斯堪的纳维亚法律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丹麦的阿尔夫•罗斯曾批评‘社会福利观’为‘幻想’,他否认人类社会存在其本身的需要和利益。”[2]也就是说,他们都否认公共利益的现实存在,要么将公共利益视为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要么将公共利益归结为虚无的幻想。  在我国,大量存在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商业利益之实进行土地征用的事件。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上的

4、强力集团控制着舆论,他们解释着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价值判断说成是代表了整个社会。”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3]这种对于公共利益的客观性的质疑是反思社会现象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合理的。但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利益”是否取向正义这一价值判断取代公共利益是否存在这一事实判断的问题,并以此否认公共利益的客观性,是与社会生活不相符的。  2.“公共利益”肯定说  肯定说认为公共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正义就是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公共利益与“共同福利”或者“共同利益(co

5、mm.ongood)”这些术语一样,“是一个不无用处的概念工具,它意味着分配和行使个人权利时绝不可以超越外部界限,否则全体国民就会蒙受严重损害”[4]。罗斯科•庞德将公共利益划分为下列类型:“(1)一般安全中的利益,包括防止国内外侵略的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安排;(2)社会制度的安全,如政府、婚姻、家庭及宗教制度等;(3)一般道德方面的社会利益;(4)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保护;(5)一般进步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和文化进步方面的利益;(6)个人生活中的社会利益,这种利益要求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其所在社会的标准过一种人的生活。”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

6、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笔者认为,否认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是与一般社会日常生活的常识相抵触的。公共利益是私权主体为追逐利益最大化时行使权力的边界。公共利益不同于国家利益,也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叠加,而是涉及到文化、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与共同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公共利益不具有直接的商业目的,它所关注的是一定范围内社会共同体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安全等。  二、财产权社会化语境下对“公共利益”的解读  在强调个性张扬、人格独立的时代,人们关注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私利的追逐。但是,绝对个人主义的弊端的日益突显引发了人们

7、对于权利观念的反思。  1.财产权保护的价值  财产权保护的价值,是指对于财产权进行保护所具有的、对于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层面上一般认为,对财产权进行保护具有定分止争、促进交易和增进财产利用效率的价值。[5]偏重于关注满足主体财产利益方面的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但是,如果将财产权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比如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的框架中,考察财产权与主体对于自由、正义的需要,不难发现主体对于财产利益的需要并不是主体惟一的需要。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财产

8、权的稳定存续为主体意志自由和行为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为了保障私人领域达到私法自治,并最终达到人的主体性充分实现的目标,市民社会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