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

ID:18140529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4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_第1页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_第2页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_第3页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_第4页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原训练的研究综述摘要:从生理生化角度和高原环境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出发,阐述了高原训练的概念、发展和研究现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以及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介绍了高原训练在方法和器材上的进展。关键字:高原训练;缺氧;方法现代运动训练是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组成的一种综合系统教育工程,要达到训练的目的就必须开发和运用新的、更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科学理沦研究的深入,使运动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更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高原训练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生了。1.高原训练1.1高原的概念高原是指在海拔较高,一般是3000m以上的大片起伏较小的平地。大多数人在到达3

2、000m这个高度以后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超过这个高度,生理、生化和形态等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就会变得愈来愈明显,并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1.2高原训练的概念和研究现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近年来,在查看和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2500m,低于2000m,低压缺氧刺激过小,不能充分

3、挖掘身体潜力,而海拔高于2500m,机体难以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不利于训练后的身体恢复。同时发现对于世居在高原的运动员的最佳训练高度是缺乏相关的研究的。最近的文献研究还表明,高原训练最佳的持续时间应为4-6周,而对于高原训练后最佳的比赛时间一般认为是下平原后的4-5天,中长距离项目10-14天,短距离项目20-26天。1.3高原训练的发展过程高原训练应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当时就发现在较低海拔的高原上,人体的最大心率会逐渐下降,这或许是高原训练研究的萌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苏联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在高原环境下人体可以产生缺氧适应。而在高原上同时进行运动训练获得的适

4、应,更有利于使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对提高有氧代谢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特别是耐力性运动项口成绩有良好效果。因此,他们开始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并且在高加索建立了一个高原训练基地。最为明显的例子出现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上,肯尼亚人获得了10000M项目冠军,随后人们发现中距离赛跑中成绩优秀的几名运动员都是出生在维多利业湖畔海拔1500-2000M的中度高原地区,这个地区的世居人有一个体格特征,就是股骨比白种人长,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身体机能上的适应特征,这就引起了人们对海拔高度与运动能力的关注。从此以后,高原训练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高原缺氧训练”成为长距离赛跑

5、运动员取胜的秘密武器,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长跑运动员每年都要花一段时间进行高原训练。如今,国外已经有近50个高原训练基地,其中美国就有11个,我国也拥有诸,如昆明海埂及青海多巴等较好的高原训练基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高原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都有比较多的研究,,更加重视对高原训练的生理的研究,在方法上提出了“缺氧训练”“模拟高原训练”“高训低住”“低训高住”“高住高训”等训练方法。2.高原训练的生理基础在高原环境下,人体除了要受到低温、低湿度以及低气压的刺激外,还要受到低氧的刺激。在低氧的环境中进行运动,人体除了要接受运动训练造成的负荷外,还需要应付低氧性缺氧负荷,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运动员的

6、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肉机能的负荷。通过训练能促进身体机能产生适应,改善和提高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2.1肺的通气量和摄氧量高原缺氧环境下,由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降低,进而导致肺泡气和动脉血氧分压的降低,进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急性低氧时肺通气的增加仅仅是正常的呼吸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并不涉及低氧的适应。这种调节有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还包括加深加快呼吸后引起的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降低,通过化学感受器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和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因急性低氧时的肺通气增加不大,但在慢性缺氧时,由于机体的呼吸调节系统发生了某此适应,肺通气的增大幅

7、度提高。Simc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中度高原安静状态下,每分钟肺通气量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在亚极限运动时,则较平原值增加约12%,动脉血氧饱和度在安静状态时下降14%,运动时下降4-7%,摄氧量在安静时减少10%,运动时减少7%。Pugh进行的实验证实,由平原进人中度高原后,尽管肺通气狱增加了,但摄氧量是减少的。分析得出,摄氧量的限制因素不是肺通气量,而可能是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心输出量的下降,这两种因素障碍了组织水平上的氧弥散。同时,最大摄氧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