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ID:18160698

大小:21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_第1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_第2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_第3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_第4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8电气照明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  2010-03-0922:14:04

2、  分类:电子版规范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本文引用自二不小心《9建筑物防雷1》 引用二不小心的9建筑物防雷1 特此鸣谢!9建筑物防雷9.1一般规定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电子信息系

5、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9.1.4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

6、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9.1.5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9.1.6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9.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9.2.1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9.2.2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9.2.3

7、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见表9.2.3。9.3接闪器9.3.1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或任意组合而成。1独立避雷针。2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3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4混凝土构件内钢筋。9.3.2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镀(浸)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9.3.3按照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接闪器的布置应满足表9.3.3规定。表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类别防雷措施建筑物类别第—类防雷建筑物1高度超过100m的

8、建筑物。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防直击雷的措施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昆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网格。2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且不少于两处。3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引出屋而的金属体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4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丽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

9、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5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且金属板之间应具有持久的贯通连接,当不需要防金属板雷击穿孔和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当需要防金属板雷击穿孔时,其厚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钢板4rnm;铜板5mm;铝板7mm。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役层。6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D12m

10、m或40mmX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7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做具体规定,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廓易受雷击的各个角上的柱子的钢

11、筋或钢柱应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可不作规定。8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要求见9.7节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