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选读课程讲义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

ID:18248383

大小:362.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8-09-16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_第1页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_第2页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_第3页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_第4页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选读课程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经典选读——《诗经》引言我国是个诗的国家,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诗经》算起,也有三千多年了。“不学诗,无以言”诗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祭神唱诗,送别吟诗,恋爱赠诗,盟会赋诗,盖房奏诗,农会歌诗,科举考诗,生了小孩贺诗……散文、小说、戏剧都有诗化现象,中国文学简直就是诗化的文学。《诗经》是政治伦理学、美育、博物学的教本。《诗经》,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作为政治伦理教育、美育、博物学的教本。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这些诗歌并非一个时代的作品,产生的时代大约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时

2、间。产生的地域是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并延及江汉流域。有的古歌是由于与古时传流下来的宗教祭祀或与习惯仪式相结合而被保留下来;有的战歌或“颂史诗”被史官和乐人保存下来;有的是人民创作经过长期的口语传诵之后才被书写成文。班固在汉书中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无篇。”《诗经》的分类305篇诗被分编为风、雅、颂三大类。划分的依据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汉毛诗序,以内容分;北宋李清臣主音乐说;朱熹依违两说之间。当代学者中,高亨、朱东润主地域说,多数学者认为,大体按音乐分类,又掺杂地域、用途等因素。根据诗歌情况看,其中最早的是殷商的和周建国之前公社时代的作品

3、,最晚的是《陈风·株林》。第一部分颂、雅、风内容及艺术特色一颂颂40篇是宗庙祭祀时的舞曲,“以成功告于神明”的祭歌。颂者,容也,形容、容态,是化装歌舞的舞诗,戏剧的萌芽。祭祀祖先所用的乐歌。一说大钟,古称镛,与“颂”可以通假。。《清庙》为颂之始。《周颂》31篇,时代最为古老,产生于西周初年。其中有祭祖先和先王的,祭祀天地山川河海的,以及祭祀农神的祭歌。《清庙》•於穆清庙,-呵,美哉清静的庙宇!•肃雝显相。-肃敬雍容有明德者的助祭!•济济多士,-威仪济济的许多廷臣,•秉文之德。-都是执行文德之人。•对越在天,-报答文王在天之灵,•骏奔走在庙。-迅速的奔走在庙中。•不显不

4、承?-不是要光大,不是要继承?(彰显文王之德,继承文王之德)•无射于人斯。-这是没有厌倦(满足)于人的呀!64其清静之庙、其助祭之公侯皆敬且和,而执事之人又无不执行文王之德,既对越其在天之神,又骏奔走其在庙之主。如此则是文王之之德岂不承乎信乎,其无有厌斁于人也。•无韵,不分章。颂诗较风雅声调缓慢,所以多无韵。凡乐诗之所以用韵者,以同部之音间时而作,足以娱人耳也。故其声促者,韵之感人也深。其声缓者,韵之感人也浅。韵之娱耳,其相去不能越十言或十五言,若越十五言以上者,则有韵与无韵同。•有声有容,载歌载舞,把先人的盛德形容出来,是祖先崇拜的仪式,当是远古从氏族社会里就开始了

5、的,是氏族长老权力之神幻的反映,到了周公制礼作乐,这一仪式就更加隆重化、制度化了。•此诗为“四始”之四,传为周公歌颂文王的诗,是祭祀文王于清庙的纪事之作。《诗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当在周公成洛邑、居摄五年(前1111年)时。•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清庙,所立宫室象貌,就是这一崇拜的物质对象。•就首句说了文王之庙,其余皆就祭祀者身上说。颂扬祖先功德,文舞所用的:○维清维清缉熙,—清明而光明文王之典。—文王的典册肇禋(因),—开始祭祀迄用有成,—至今有成维周之祯。—实在是周的祯祥也祭祀文王

6、的诗.朱熹怀疑有阙文。文舞的表演如何,已经不得而知。武舞所用的○武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说武王有无比的威武,能继承文王,克殷定乱。《武》有六成,据《左传》楚庄王的话,这仅仅是《武》之首章,其余是哪几章?后人说法不一。说明周初两位开国君主,所以叫文王、武王,主要是这个缘故。《武》的表演,有保存在《礼记·乐记》中的孔子对宾牟贾的一段对话: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

7、驷伐,威盛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演述武舞的周旋起讫,很是威武热闹。••《诗经·周颂·般》••於皇时周!-啊辉煌的周朝•陟其高山,-登上那巍峨的山顶嶞山乔岳,-眼前是丘陵峰峦64允犹翕河。-沇水沋水郃水与黄河共流敷天之下,-普天之下裒时之对。-所有周的封国疆土时周之命。-都服从周朝的命令。••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般》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般》诗就其内容而言,当为天子巡狩时祭祀山河之辞。而所谓巡狩,本来就包括镇压叛乱在内。诗中声称普天之下的疆土都归周室所有,无疑是针对叛乱不服者而发的。•所以这首诗当为周公平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