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ID:18261918

大小:15.12 MB

页数:150页

时间:2018-09-16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1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2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3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4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相关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3、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4、孔子(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二.

2、儒学的兴起(西汉时期)三.宋明理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百家争鸣发启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分封制趋于瓦解,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文化:“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3、为宗旨的社会力量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孔府位于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图片1:孔府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进院落,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南北长1公里,面积9.6公顷,门坊54座,房屋466间。院内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碑刻2000余块,是我国大型的碑林之一图片2:孔庙—杏坛孔林位于

4、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图片3:孔林—孔子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一)儒家1、孔子的学说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思想观: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

5、。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2)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正名保守性3)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知识链接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6、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人民。“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孔子的思想具有改革精神)对待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你怎样理解他的“敬鬼神而

7、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有教无类;(最有价)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

8、6.其它——因材施教等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