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

ID:1826426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_第1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_第2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_第3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_第4页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农村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农村研究论文题目:中国农村电子研究发展研究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对于政府而言,政府网站是便民服务的窗口,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府的各项服务,在网上实现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二)对于农村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支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强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农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积极参与到农村建设

2、的各项工作中来,从而有利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随着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农村的使用,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二、目前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实施中,不以农民的切实需求为导向  以顾客为导向,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是发展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缺少了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基层领导的正确认识,农村电子政务建设便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很难做到服务于农民。除了农民本身信息化意识

3、薄弱之外,一些县乡(镇)主要领导及公务员队伍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也不完全,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当中认为电子政务就是买几台电脑、建几个网页的大有人在,根本没有明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      (二)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长期存在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包括电信网络、广电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在内的信息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化设备。虽然,随着“村村通”工程的推进,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覆盖率都达到90%以上,但农村的互联网络普及率还非常低,特别是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还存在互联网络盲区。此外,很大一部分农民目前还只是维持

4、在温饱状态,不具备购买计算机等人网设备的能力。据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上网人群当中,农民只占0.4%,而因不具备上网条件(没有上网设备、当地不能连接互联网)而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非网民总数的31.4%。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借助信息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为公众提供不间断的“一站式”公共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完善的信息网络和方便快捷的信息终端。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削弱了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数字鸿沟被拉距,导致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长期存在。    (三)电子政务服务主体之间不能有效配合造成效率低下  到2005年底,我国95%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5%以上的地

5、方政府拥有门户网站。涉及“三农”信息服务的部位就有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7个部委,然而这些部委大都各自运行自己的一套系统,没有实现统一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使信息的利用率降低,造成资源浪费。    三、农村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一)要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农村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公共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是公共服务的原则,因此,农村电子政务应该在研究农民、农村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新农村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和提高政务效率所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普遍的错误倾向之一是技术决定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技术看作是万能的,认为技术能解决

6、一切问题,也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技术上的障碍。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非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电子政务的实施应充分认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并找到克服制约因素的对策。  从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就不能发展电子政务。农村电子政务不能照搬城市电子政务的模式,应采取“务实”的态度,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优先发展的项目。    (二)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农村电子政务  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提供方式来看,服务“三农”问题的应用模式亟

7、待创新,接人手段应当加以调整。当前我国电子政务比较重视借助互联网络开展应用服务,这符合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但是,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农、林、牧、渔等农口行业的网络用户数仅占用户总数的2.3%,这表明当前我国的农口电子政务服务过度依赖互联网络难以取得满意的普遍性。因此,电子政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具体问题时,信息化的接人手段应当加以调整,必须注重应用模式的创新,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实际效益。所以,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应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化模式。  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化模式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

8、在政府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