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ID:1827837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1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2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3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4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5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6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7页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_第8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一、总则1.为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要求,适应武汉市域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指导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引导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地区的合理投放,特制定本要点。2.本要点的适用范围为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各镇(乡、街、场)的村庄体系规划,洪山区三环以外的乡镇可参照执行。3.镇域村庄体系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上位规划为指导,同相应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水利、自然灾害防治等专项规划相衔接。4.编制镇域村庄体系规划,应当坚持

2、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5.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3.《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4.《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5.武汉市及各区城镇体系规划6.各区村镇总体规划7.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8.其它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三、规划目标和原则1.规划目标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

3、村庄空间布点形式(就地发展、撤并、迁移),村庄集聚规模和村庄数量,进行村庄布点,规划镇域产业布局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规划原则(1)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逐步迁并。(2)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分缓急,注重实施,保证城乡协调发展和各项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序结合。四、规划内容1.基础资料收集。开展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自然环境、人口、土

4、地利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村民生产生活意愿的调研,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参与依据。2.制定镇域城乡统筹发展策略。预测城镇人口及村庄人口发展规模,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研究镇域产业发展与布局现状,分析镇域村庄发展的特色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特点,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3.提出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确定村庄体系结构。确定村镇层次等级,重点确定各级村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确定村庄的保留、撤并及迁移方案。4.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配置标准。对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电信

5、、垃圾收集、牲畜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范围,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规划区范围和建设要求。5.制定近期建设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及重点,提出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和选址等。6.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五、村庄布局规划指导1.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必须对镇域村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1)市(区、镇)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

6、用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2)现状人口规模与分布;(3)现状公共设施分布;(4)现状基础设施布置;(5)区域内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资料;(6)区域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7)符合规划编制要求的地形图资料;(8)有关各乡镇及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应对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评价镇域村庄发展的条件和主要问题,为确定村庄布局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工业化、城镇化对村庄发展的影响分析;(2)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对村庄分布的影响分析;(3)人口发展和劳动

7、力就业分析;(4)区位与交通条件的分析;(5)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和防灾抗灾能力的分析;(6)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风景旅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对村庄发展的影响分析。3.依据本区域体系系规划等上位规划预测镇域、村庄人口发展总规模。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对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应与农业生产特点、耕作半径相适应。按先中心村后基层村的顺序确定,综合考虑耕地资源、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产业类型、人口密度、经营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等因素。村庄人口规模的确定应与村庄重组、撤并的进程和

8、潜在的发展能力相适应。4.村庄职能和等级结构(1)等级结构参照《村镇规划标准》,分为镇、中心村、基层村等三个职能等级。镇指建制镇或集镇,一般是镇域行政中心,设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和部分公共设施。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活活动的较大居民点,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