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ID:18317395

大小:1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6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标准号】GB/T15796-199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类赤霉病菌源基数调查、麦类生育期观察、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气象资料的收集以及病情预报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2菌源基数调查2.1稻桩子囊壳调查  病菌越冬后,调查稻桩上子囊壳的普遍程度。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由产生子囊壳的稻桩占全部调查稻桩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调查玉米秸秆和病残麦穗上的菌源基数。2.1.1调查时间  在麦类的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

2、调查一次。2.1.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选择当地主要夏熟作物1~2个类型田各3~5块,每次每块田取样50~100丛稻桩,调查结果填入表1。表1 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表单位年度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调查丛数带菌总丛数丛带菌率%调查总株数带菌株数株带菌率%备注 月日   2.1.3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按式(1)计算。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某一类型田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该类型田所占面积的百分率)……………………(1)2.2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2.2.1子囊壳成熟度分级标准  以显微

3、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程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  0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  Ⅰ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  Ⅱ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  Ⅲ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2.2.2子囊壳成熟指数按式(2)计算:子囊壳成熟指数=〔(Ⅰ级根数×1+Ⅱ级根数×2+Ⅲ级根数×3)/3×镜检总根数〕×100…………………………………(2)2.2.3调查时间  结合稻桩带菌率

4、调查时进行。2.2.4调查方法  从带菌稻桩中取下一根子囊壳较多的稻根,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在10根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根挑取子囊壳堆一角(包含里层和外层的子囊壳),放置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检查结果记入表2。表2 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单位年度     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镜检根数镜检子囊壳数  子囊壳成熟度  子囊壳成熟指数 备注 月日 0  Ⅰ Ⅱ Ⅲ2.3空中孢子捕捉  用孢子捕捉器来捕捉子囊孢子,以空中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2.3.1孢子捕捉器的设置 

5、 采用电动回转式自控孢子捕捉器。捕捉器臂长15~17cm,转臂至地面高度为1.5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1500r/min。2.3.2粘孢载玻片  采用厚度为1~1.5mm的载玻片,安装上转臂呈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2.3.3捕捉时间和管理  宜在麦子孕穗期起连续捕捉20~30d,每天捕捉时间为凌晨零时至2时,合计2h,早晨8时收片,傍晚装片。2.3.4镜检和记载  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仔细盖上18mm×18mm盖玻片,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18mm×1

6、8mm范围内的子囊孢子数量,比较识别非赤霉病菌孢子,镜检结果记入表3。表3 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  单位捕捉器型号:年度   调查日期设置地点  周围类型田 子囊孢子数取玻片前24h天气情况 月日 玻片1玻片2平均数累计数3麦类生育期观察3.1生育期观察记载标准  孕穗期:10%麦类剑叶环露出为孕穗始期;5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期;8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末期。  抽穗期:以顶部1~2个小穗抽出剑叶环为抽穗;10%麦株抽穗为抽穗始期;50%抽穗为抽穗期;80%抽穗为齐穗期;  开花:以麦类中部小穗见花为开花;1

7、0%麦穗开花为始花期;50%开花为盛花期;80%开花为盛花末期。二棱大麦闭颖开花可不计。3.2生育期系统观察  结合病情系统观察时进行,观察圃设置见4.2.1病圃设置,当观察圃中部分麦株剑叶环出现时开始,每隔2d目测调查一次,记载孕穗期、抽穗始期、齐穗期、始花期、盛花期、盛花未期,记入表4中。表4 大小麦生育期系统调查记载表单位年度       调查日期地点类型田品种播种期 孕穗期抽穗始期齐穗期始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备注 月  日3.3生育期普查  当观察圃内适期播种区达到孕穗及齐穗标准时各普查一次,目测当

8、地各类型田50~100块,估计不同类型的生育进度及所占比例,为制定大面积防治作参考。调查结果记入表5。表5 大小麦生育期大田普查记载表单位年度      调查日期地点类型田品种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扬花期备注  月日田块数 %田块数%田块数% 田块数%4病情观察记载4.1病情分级标准和病情指数4.1.1病情程度用目测法共分5级:  0级无病;  Ⅰ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Ⅱ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  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