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

ID:1832502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_第1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_第2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_第3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_第4页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中等教育毕业论文 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中等教育论文题目:林砺儒中等教育目的论的启示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林砺儒(1889-1977年),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近60年。1920-1930年①,林砺儒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时称主任),着力进行教育改革。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试验实行“六三三”学制,自编课程教材,实行男女同校等措施,培养了大批人材,树立了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典范,为北京师大附中从优秀到卓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砺儒先生独创的中等教育目的论,不仅改写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历史,而且至今仍

2、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国古代的学校制度,始终只有两级,即大学和小学,而没有“中学”。自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之后,在教育系统中才有了“中学”这一概念,并随之创办了一系列各种类型的中等学校。这意味着,中等教育在我国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实践。但是,在教育系统中,中等教育究竟如何定位,它应当肩负怎样的使命,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中学似乎只是一种“预备教育”。预备升学,那就是高等教育之“预备”;预备就业,那就是未来职业之预备。总之,中等教育没有自身独立之目的。  林砺儒先生在《我的中学教育见解》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他

3、说:“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决非为将来某种专门之准备。”具体而言,中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明确指出:“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决非何种职业之准备。要全人格的陶冶受到圆满,那么将来个性的分化才算是自然的。若有人问我中学毕业生做什么,我就说也不为士,也不为农,也不为工,也不为商,是为人;也可为士,也可为农,也可为工,也可为商。”也就是说,“教人做人”是中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塑造一个人完善的人格,是中等教育的根本目的。  将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其意义何在呢?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当下有无现实意义?本人不揣浅陋,试析如下。    一、切中国民教育

4、体系的核心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林砺儒揭示,“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为人们造就身份的。资本主义的教育是为人们谋求职业的;当然也抬高身价。他们的‘大学之道’都是一条‘利禄之路’!”我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步履蹒跚地开始踏上了现代化的征程,众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必须废止“士大夫教育”,培养新型的国民,所谓“强国必先强种”,指出只有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梁启超率先发表了《新民论》,倡导培养适应近现代社会需要的国民。在清末民初,我国教育界兴起了一场“国民教育”运动,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

5、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的警世名言,仍然响彻中华大地!人们期盼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林砺儒先生曾为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振臂呐喊,他说:“国民教育,由形式言,是国民的权利。某一国国民教育的量与其实现的民权成正比。又由内容言,国民教育是国民生活。国民教育的程度与其生活之发展成正比。”由于国民生活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国民自身的素质,因此“教育若能陶冶人格”,就能“推动社会生长”,除此之外“实在别无捷径”。他主张“教育要陶冶健全有用的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可以肆力生产,可以效命疆场,可以从事职业,可以研究学术”显然,林砺儒倡导人格教育的目

6、的在于造就“健全有用的公民”,为他们从事政治、生产、军事、学术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他深知要达此目的,必须依靠“教育家办学”,他告诫将服务于中等教育的师范生们要努力成为教育家,并强调指出:“教育家要培养进步的人格,以适应进步的社会!”林砺儒倡导人格教育,切中了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他正是从创建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需要出发,将人格教育列为中等教育目的的。当下,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社会发展已经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7、、民主和谐的现代社会,正在中华大地崛起。支撑这一伟大变革不可缺少的力量就是全民素质的提高,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林砺儒以人格教育造就“健全有用的公民”的思想,仍然具有鲜活的意义。    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坚守中文等教育的基础性    “全人格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以人格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时常会引起误解,以为林砺儒传承的是“道德至上”的观点,有悖于全面发展的要求。其实不然。就“人格”而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格仅就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而林砺儒则不同,他倡导的是“全人格”的“人格教育”。这个“全”字,表明他所谓的人格是广义的人格、全面的人格

8、,与“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