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ID:18442722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8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_第1页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_第2页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_第3页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_第4页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统筹城乡发展论文: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密切相关的。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地区,在性质和形态上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界定。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是否还存在城市化的任务?  早在二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00多年没有变。可见,实现城市化,全面发展城市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2、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但是如何实现,特别是对不同地区来说,如何实现城市化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只谈几个问题。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类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城市化的推进和发展,2009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6.6%。但各省(区、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从全国来说,省区中最高的为广东省,2009年末,已经达到63.4%,而最低的是贵州省,2009年末仅为29.9%,不到30%。一般说,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区明显高于西部的甘肃、云南、新

3、疆等省区。目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处于40%~50%的水平。  对已经处于不同城市化的地区,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基础就不相同,城市化的目标、要求、重点和步骤也不相同。从国家来说就要采取不同的城市化方针和政策,也就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实际上已经作了分类,建议指出:“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实

4、际上对不同的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不同的政策和重点。  城乡一体化与双向城市化  《建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是密切相关的。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地区,在性质和形态上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界定。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是否还存在城市化的任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进入逆城市化的时代,大城市的居民,特别是富裕阶层居民,向城市郊区或中小城市迁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大城

5、市衰落的表现,是大城市环境的恶化,迫使部分居民远离大城市,但是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住房改善以及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的必然结果,最根本的是交通的发展、通讯事业的普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使人们对居住空间选择的自由度增加。所以,逆城市化既是城市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路径。  城镇化率到达这一程度后,城市地区的工业化已初步完成,各项商务成本趋向提高,资本和劳动力不再单向集中,而是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由于三次产业的划分出现模糊,出现“一产半”产业和“二产半”产业,使城乡之间的形态界线越来越模糊,城市原有一些优势逐步消失,农村在发展工业或第三

6、产业的优势甚至超越城市,导致配置在乡村的资金收益率比城市更高。所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例如,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总人口10万多人,2009年GDP达到69亿多元,三产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大致是一产在5%以下,二产在70%以上,三产在25%左右。其二三产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省和许多城市。店口镇的城市化既不是人口的城市化、经济的城市化,而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制度的城市化。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发展的复杂情况,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化的道路和模式,可选择走双向城市化的新道路,实现和完善双向城市化的新模式。所谓双向城市化是指

7、,一方面通过城市的新建和发展,扩大城市总规模,增加城市总人口,吸收更多的农村户口进入城市,解决其户籍、就业、居住、福利、子女教育等问题,使之变成为城市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促进中小城市、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使之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享受,使之成为新的城市或城市型农村。使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从经济收入、生活服务、福利待遇、医疗享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方面实现公平化、平等化,城乡无差别化。  双向城市化的理论基础是,城市的实质是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