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ID:18456543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8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一次问卷调查的反思与探索【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作业环节也一度升温,广大数学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作了深入的探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作业美容”“作业超市”“快乐作业”等,但还是很多作业忽视对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学生仅仅是在为做题而做题。而“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是相对于传统作业而提出的一种观念,它重在培养所有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走出一条适合小

2、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道路。【关键词】课外作业活动化设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一、作业现状的解剖:一次问卷调查的反思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以体现作业的价值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

3、应该以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设计活动化的课外作业,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1、有48.2%的学生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有30%的家长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2、有5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喜欢”做数学作业,有42.3%%的学生回答“不喜欢”做数学作业。而当调查“你喜欢做哪一科作业?”时,语文、数学和英语的百分率相差无比,分别是28.5%、29%和29.4%。3、六成多人每天碰

4、到难的作业会选择一个人解决;一成多人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选择放弃的有三成多的人。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6——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

5、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

6、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二、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活动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

7、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丰富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一)设计作业要注意: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

8、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5、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