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

ID:1847800

大小:3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_第1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_第2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_第3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_第4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态势。一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职业岗位内涵及外延正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技术的更新不断促使低技术岗位的消亡和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岗位技术含量的上升是一普遍趋势。二是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ID的内涵,就是使本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中去,参加经济全球化过程。这样,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必定要与世界各国,尤其与先进国家经济结构变化趋于一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职业岗位结构会

2、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而又会新增加大批的职业岗位。所以,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动都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英国《职业名称词典》第三版(1965年)列出21741个岗位,比第二版(1949年)增加6432个岗位。第四版(1977年)比第三版增加了2100个岗位,但第三版中的职业岗位有3500个在第四版消失了。美国近五年中,有7000多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正是一个动态大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这就是我国高等职业教

3、育所面临的新形势。这一新形势,迫使我们要对高职的一些重要问题重新审视,作认真的理论思考。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的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呈现。在新形势下的高职课程开发中,有一些理论要点必须注意,现阐述如下:一、课程目标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大系统。职业岗位的消失和产生交替重复。就职业岗位的内涵来说,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而,职业岗位已只能适合于作为岗位培训的目标,而不太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稳固基础。还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就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人才流动已成

4、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教目标和内涵产生影响。职教目标的针对性过强,就不能满足“社会人”的流动需求。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文件、印证了上述分析。UNESCOl997年再版的《国际教育分类法》89条中提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5B类教育的计划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由此可见,5B类教育的目标是职业或行业,甚至是某类职业或行业,其覆盖面可以远远超过职业岗位的范围。以往所强调的针对性已大大下降了。1995年美国国家职教研究中心(NCRVE)向联邦政府所提“立法原则建议”第一条

5、中提出;“旨在使今日的学生或学员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的具体技能,而要关注到行业或职业的各个方面。”第二条中又提到:“应排除只教某种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可见,在此文件中,职教课程目标的宽度也大大扩展了,不仅超越职业岗位关注到行业与职业的各个方面,而且考虑到学生的明日需要也就是说职教课程应顾及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二、能力内涵应由任务能力观转换为整合能力观“能力本位”是职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当前,能力内涵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技术型人才的能力内涵实质是一个能力观问题。因而,对不同能力观作一些审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能

6、力观:1,任务能力观这种能力观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在我国当前较为流行CBE(Competency—BasedEductaion)模式的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方法即为其代表。按照这种能力观,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能力本位的课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系列孤立的任务技能学习(或称教学模块);能力评价的依据就是直接观察个体对这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能力看不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忽视整体内部的辩证的有机的联系,没有考虑十分重要的学习心理过程——学习迁移。2.整体能力观这种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素质是掌握那些特定的

7、、具体的任务技能的基础,也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但它对能力所应用的具体工作情景缺乏考虑。而实际上,一般素质都具有工作情景的依赖性。因此,试图脱离工作情景来探讨或确定其教学构架,对职业教育来说是存在缺陷的。3.整合能力观这种能力观力图克服前二种能力观的局限性。它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述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它一方面承认能力不等同于任务。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它也认为这种素质结构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