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

ID:18643084

大小: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0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_第1页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_第2页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_第3页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_第4页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教育研究范式初探■范涌峰廖其发*本文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1期。作者简介:;范涌峰(1986-),福建宁化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廖其发(1952-),四川三台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农村教育研究。摘要:农村教育研究的范式研究作为对农村教育研究的元研究,是对农村教育研究的深度反思和“自觉”。构建农村教育研究的范式对于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基于农村教育研究的特性和问题,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取向应该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融合;农村

2、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上应该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农村教育研究立场。关键词:农村教育研究;范式;科学化;学科自觉中图分类号:G40-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教育家在中华大地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教育运动”,使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今天看来,“乡村教育运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这更多的是说,当前农村教育研究中,我们几乎难以看到像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黄炎培的“富教合一”理论等对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和理论成果。这其中除了时

3、代、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外,当前农村教育研究一定存在诸多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学术界还非常缺乏对农村教育研究问题的“自觉意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显示,从1999年至2008年十年间对农村教育研究的反思性文章仅有两篇。“犹如人一样,学科的成熟应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为标志,学科缺乏自我意识,其发展不可能从‘自在’走向‘自为’。”[1]农村教育研究的范式研究是对农村教育研究的元研究,它无疑是对农村教育研究的深度反思和“自觉”。“范式”(paradigm)是美国科学史家库恩(T.S.Kuhn)在《必要的张力》(1959年)中首次提出的,后来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

4、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8Revolution,1962)中广泛使用这一概念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库恩借用它来表示范畴、模式、模型等,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循的一整套规定。农村教育研究的范式问题亦即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它决定了一个时期农村教育研究者们所共同秉持的价值取向、科研信念、研究领地、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等。同时,范式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传统和学术规范,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完善农村教育研究的范式对于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农村教育研究的特性任何学科研究范式或方法论的建构都必须基于对该学科的学科特性

5、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农村教育研究属于教育研究又区别于一般教育原理意义上的研究,从农村教育研究的研究主体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属性。(一)农村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叶澜教授从研究实践和逻辑分析的角度,精辟地将教育研究的对象概括为“教育存在”,包括“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和“教育反思型”存在,我们认为农村教育研究的对象也相应地包括此三种存在,三个研究层级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前一个层级是后一个层级的基础。因而,“农村教育活动型存在”是农村教育研究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对象,“农村教育活动型存在”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教育研究对象和农村

6、教育研究的特殊性。1.农村教育场域的特殊性从经济上来说,中国绝大部分农村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与此同时,农村面临现代化的转型,这一发展过程,也是新的问题不断产生的过程,农村问题愈趋复杂;从地理上来说,中国农村地理范围大、分布广、人口远不如城市集中,而且很多农村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而且是少数民族传统保持较为完整的地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往往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保持较为完整的地区,而且区域间的差异较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是最具文化性的场域,文化性是教育学的内在秉性,而在农村教育研究是最具实践性和文化性的教育研究之一。因而如何使农村教育理论既具有丰

7、富的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外延,是在文化性农村教育场域中进行教育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农村经济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农村教育对象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也独具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如“农村儿童的自我意识的成熟比城市儿童要略迟些,在家庭中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些,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把握不准,对自己的评级常以成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教师的评价为标准。”[2]8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子女以及留守儿童更是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周宗奎等学者的研究发现,65.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外出务工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