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

ID:18652910

大小:4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9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_第1页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_第2页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_第3页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_第4页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自卑者一席谈(李垦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与自卑者一席谈(原创文章)作者:李加波  生活中,许多人实质上都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才能,只不过自我评价很低,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瞧不起自己,在这种负性的暗示下,以至于在无形中错失了一次次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非但如此,还可能因此而整天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觉生活在灰暗的天空下,甚至到了兴趣越来越狭隘,食欲越来越差,性欲越来越低,交往逐渐减少,走向孤僻与自闭、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的地步。  这就是自卑者的整体画像。  自卑是一种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尤其是过多地与他人进行不科学的比较而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的情

2、绪体验这段讲了形成自卑的一个原因。。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有一本名为《自卑与超越》的论著,谈到了自卑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情感。他指出,人之初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种深刻的自卑,这可以从每个婴儿柔弱和无能为力中找到根据。自卑感是儿童拼搏奋争的驱策力和起始点,它决定着儿童的生活方式、目标与风格。它作为驱动力,极力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超越自卑,赢得自信与自尊,从而走向成功,实现自我。因此,他认为,自卑可以属于积极的情感。可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自卑,不是成长过程中有动力作用和积极意义的自卑感,而是一种病态的自卑,相当于“

3、自卑情结”的简称。(以下不再说明)  自卑情结,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伴随着这种认识机能的是“我不行”,“我真的不行”,“什么都不行我的脑海中时常在面对问题实,总产生这样的害怕的感觉,总认为自己不行,心理焦虑,害怕紧张。”,“怎么也不行”“我就是不行”……这样一连串的意识与潜意识,它们经常在自卑者的脑海里盘旋不去,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

4、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身病症自卑怎么转化成带有病理性的自卑情结的?。  以下我们运用心理理论来检视自卑的种种侧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超越自卑的对策。用精神分析法剖析自卑的形成机理  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会实践中,曾经有过极大的困难、逆境、挫折与失败,或本来就有着身体缺陷、疾病等造成心理挫折而难以化解,内部归因为自己的无能,进而产生自卑。可是,另一些也经历相似磨难的人,却依然保持了自信。例如:失聪不失志的贝多芬、集盲聋哑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海伦·凯勒等,不愧为挑战自卑的楷模。因此,

5、也可以说自卑不完全取决于外因,更有内因,即个性的完善程度。一个谨小慎微、内向、孤独、偏见、完美主义的人,是特别容易导向自卑的。性格是遗传因素、智能天赋、后天环境与教养的综合产物,前二种基本恒定,较少差异,而环境与教养却千变万化,在性格形成中占有重要性地位。各种性格特质的形成与小时候的种种经历,尤其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过分严厉而缺乏关爱、专制而缺乏民主的父母的监护下长大的孩子,自卑感比较重。这种父母的教育倾向(越严格越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决定了对孩子的批评、挑剔、处罚多于肯定、鼓励和赞赏,结果就是孩

6、子无法感受进步的欢欣,成功的喜悦,却只能在不断的反省自我中检查自己的“错误”、追求所谓的“完美”,无法看见自己的长处,滋生并培养喜欢自己、悦纳自我的情感体验。这种父母对孩子的过失不是理解、宽容与勉励,而是指责、谩骂甚至侮辱,造成孩子对犯错误有种神经质的恐惧,伤害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自卑伴随抑郁。能力不足,作为少年儿童成长现象的一种必然,不是被允许让孩子们平和理性地接受,而是让其带着怨恨不得不很委屈地承认,是上述不良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不仅恨父母,也恨自己。因为不能、也不敢公开表达对不民主的父母

7、的不满,不敢抗议,所以只能通过压抑把这种敌意转化为焦虑、恐惧及不安全感。这样,不但形成了强烈的“我不行”的自卑感,而且还因为爱的匮乏而对自卑本身有着特殊的敏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方面自卑,另一方面对超越自卑的渴望过分强烈了,以致于时时刻刻为自卑而烦恼,为不能顺利地克服自卑而焦虑,进而在屡遭失败的挫折感之下产生抑郁。  自卑、抑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常见的最典型的自卑情结,经常可以从抑郁症患者中发现。忽视纵向比较、特殊性是自卑者的思维  自卑总是在对比中形成并加深的。  有一个教师,很自卑,有社交障碍,一遇到同事就会

8、手发抖。可是,当她面对自己的兄弟时,挺正常的。而要是与一些小孩子们一起玩,玩得也挺开心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她总是想着要胜过同事,至少也不能在同事面前丢脸啊,同事对她来说就成了一种竞争性的存在,是必须加以比较的对象,如果自己有什么能力(当前就是社交上的应对自如、从容不迫)竟然比不过对方而且被披露出来,就很糟糕了。就是这样的比较,不肯承认自己有局限性的想法,令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