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

ID:18655644

大小:68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9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_第1页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_第2页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_第3页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_第4页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休闲活动参与对於休闲效益体验之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休閒活動參與對於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以軍艦岩登山健行步道為例李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摘要本研究探討休閒活動參與方式對短程型登山健行者休閒效益體驗影響。本研究運用文獻回顧法與焦點團體訪談法,確立調查問卷中休閒效益體驗評估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然後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北投區軍艦岩步道,分別調查休閒協會與北投文化基金會所企劃之登山健行活動「休閒健康行」的登山健行參與者以及自行前往從事登山健行活動者,休閒效益體驗之差異。共回收300份問卷。本研究結果發現,休閒效益體驗平均分數是在4.14分以上,表示從登山健行活動中可以獲得正向有益的體驗。經變異數分析後發現

2、:一、性別、年齡與教育程度則對休閒效益有顯著影響。二、參與企劃活動由指導員帶領的登山健行者休閒效益體驗顯著高於自行前往者。43壹、研究動機Howard與Crompton(1980)指出,休閒活動的企劃者如何協助參與者體驗到休閒效益、可以規劃哪些資源運用於休閒活動、以及在休閒活動中參與者能真正體會到休閒效益有哪些等問題,都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本研究所探討的短程型登山健行活動是基於運動人口、接受程度以及活動機會三方面的考量。在運動人口考量方面:推估登山健行運動人口為5,290,768人次。在運動接受程度方面:不論男女,登山健行的實施率都名列第二,而且各年齡層實施率的排名也都

3、在十名以內。在登山健行活動機會方面:在台灣登山健行活動地點普及各地,根據調查,平均登山健行者花78分鐘即可到達活動地點(行政院體委會,民88)。由此可以推知:短程型登山健行活動,參與的人數眾多、參與者的層級分布很廣,參與的地點便利,是一項接受程度高並且參與率高的休閒活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不同的登山健行參與形式對休閒效益體驗的影響。本研究將參與形式分為有指導員的登山健行活動、自行前往有參閱登山健行資訊以及自行前往未參閱登山健行資訊三種。在有指導員的登山健行活動方面,根據休閒活動企劃原則與北投文化基金會,在北投軍艦岩步道辦理「休閒健康行」活動,於活動結束後,測量參

4、與者所獲得的休閒效益的體驗;在自行前往方面,本研究於軍艦岩步道沿線,訪問自行前往的登山健行者,瞭解其休閒效益的體驗。根據所獲得的結果,探討不同的參與形式對於登山健行的休閒效益體驗的影響。43貳、文獻回顧本節主要探討休閒效益、休閒活動參與方式以及短程型登山健行活動。一、休閒效益休閒效益的討論是源自於:在有限的資源中,為了要滿足眾多的慾望,所以在參與休閒活動時,需要衡量休閒活動對人類的貢獻,以決定休閒的價值(Dustin&Goodale,1997)。因此,以往學者分別從參與休閒活動對個人心理或生理的改善、實質利益的考量以及人際關係促進,探討休閒對於個人、社會所帶來的效益,進

5、而提升休閒的價值等方面來作探討(Driver,Brown,&Peterson,1991)。歷年來的研究皆已證實,休閒對於個人身心發展(Barnett,1991;Csikszentmihalyi&Kleiber,1991;Haggard&Williams,1991)、健康促進(Siegenthaler,1997)、家庭關係(Orthner&Mancini,1991)、人際互動(Allen,1991)、以及經濟利益(Johnson&Brown,1991)都有顯著的影響。然而在這些研究的討論中,較著重於效益的測量,例如:參與休閒活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Paffenbarg

6、er,Hyde,&Dow,1991)。但是對於參與者是否可以體驗到自己體適能的改進,在以往研究中比較少被討論到。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非營利組織的參與者以及裝備設施簡單的短程型登山健行者,因此並不適合經濟效益的測量。故本研究對休閒效益的探討,以個人效益為中心,包含了生理效益、心理效益,之後再向外拓展至從人際互動以及與環境互動效益兩方面來討論社交效益。因此本研究嘗試使用自陳量表測量休閒活動參與者對於休閒效益的體驗,希望能藉此了解參與者在休閒活動中所體驗到的休閒效益為何。二、休閒活動參與形式對休閒效益的影響Farrell與Lundegren(1983)則提到,休閒活動之參與者互

7、動形式指的是為了一個活動設計的基本目的,塑造組織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方式,以達到活動之目的。以打網球為例,有些參與者希望參加上課式的活動,目的是想增進技能。而另外有些則可能選擇比賽式的活動,其目的是尋求刺激和挑戰。Russell(1982)將休閒活動的互動形式分成九種:俱樂部、競賽、旅行、特別活動、上課式、開放設施、志願服務、工作坊及研討會等九種形式。許建民(1999)將活動形式分類成比賽、隨性課程、上課式、俱樂部、特別活動、講習會及研討會、擴大服務。因此,雖然活動的內容相同,但互動形式不同,對於參與者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依據Edgint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