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

ID:1873515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1页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2页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3页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4页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报告第(22)期课题名称:平谷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研究研究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单位:平谷区农村工作委员会进展情况:5月24日,课题组着手该课题调研工作。先后赴马坊、镇罗营、金海湖、东高村等10家单位实地调研。6月29日,完成研究报告初稿。7月23日,李继合区长组织召开座谈会审议该报告,会后,课题组根据意见进行了修改。研究报告综述根据国际经验,大城市在经过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后,城乡关系将随着城市空间扩张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态。“十二五”期间,平谷区的城乡一

2、体化发展面临着解决郊区农村被边缘化,以及城市与乡村发展脱节的问题。如何发挥平谷作为北京市郊区的区域优势,通过争取发展机会实现城乡融合,成为“十二五”期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任务。-8-一、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的主要结论城市化率与城乡差距是以50%为临界点。平谷区城市化率达到47.36%(接近50%),表明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扩散阶段,城乡一体化将主要表现为由缩小城乡差距型向城乡融合型转化的关键时期。二、平谷区城乡一体化推进路径依据新城和各中心镇在平谷“十二五”时期所承担的区域功能,综合考虑各乡

3、镇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辐射能力,确定“1+3”的区域城镇集群组团。平谷新城组团,为全区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带动全区城乡一体化。马坊-峪口工业组团,以马坊物流基地、工业园区和峪口工业集中地为核心,通过各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金海湖组团,在带动全区生态旅游的同时,将农业、生态功能和现代服务业连接起来,实现城乡经济融合。大华山组团,形成具有田园特色的大城市郊区生态经济组团,通过农村经济转型,为提高农村生态价值提供基础,通过城乡差别化和独特性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上述组团基础上,实施一城多中心、精致发展和大

4、都市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战略,通过农村产业化和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城乡一体化。三、发展目标平谷区在未来10年城市化水平大致在70%-75%之间,“-8-十二五”末将在65%-70%之间。城乡差距目标为:绝对收入差距将控制在15000元/人年以内,相对收入差距将缩小为1.5倍;消费水平绝对差距控制在6000元/人年,相对差距缩小到1.3倍。四、重点领域空间一体化构建,通过平谷新城主中心组团的生态宜居、医疗休养、会议展览、商务办公、总部研发、休闲观光等功能的开发与建设,承担作为京津冀门户的枢纽节点城市职能。马坊-峪口副中心

5、组团,作为通州和顺义制造业的延伸,使之成为北京东部制造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海湖副中心组团,通过适度开发高档社区,建设旅游度假设施,构建“两横,两纵,一环湖,一中心”的城镇空间格局,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和郊区农业旅游。大华山组团,依托自然山水,重点发展旅游度假、观光采摘业和都市型农业。五、实现平谷城乡一体化的措施(一)关于“三个集中”1.通过功能定位实现土地集中土地的集中除了在机制上加快土地流转外,对于平谷区大范围开展的土地流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给出明确的功能定位,才能使流转出的土地更有效使用

6、。2.通过完善城镇体系引导集中建设一是加强中心镇建设,二是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动集中居住,三是按照集中居住规模和特点确定新农村建设的顺序和主要内容。3.通过开发模式保证农民利益实现集中居住-8-一是推广不同的发展模式,新城组团一带,采取城市化转型模式,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以及建设为城市服务的酒店公寓等房地产业,保证农民在服务业中的稳定收入,带动集中居住;马坊-峪口工业组团地区,采取商贸物流和产业园区建设模式,通过物流基地、工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集散地方式,通过为园区提供服务增加就业岗位,保证

7、农民收入,带动集中居住;金海湖组团地区,采取景区开发模式,不断提高农民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增加产业收入,带动集中居住;大华山组团地区,通过对生态环境、民俗特点和乡村风情体验的营销,增加生态环境附加值,带动集中居住。二是规范建设模式,平原地区集中居住的村庄,应采取“田园式”新民居建设模式;浅山旅游区集中居住的村庄,采取农户居住区与旅游接待区分体式建设,并突出一村一景的民居特色模式;山区村落,采取分散式新民居建设和特色镇村建设模式。三是推广适宜的搬迁模式,整理型村庄应统一制定改、扩建房屋的拆迁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统一

8、城镇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标准,对过渡中的民宅实行统一的临时建设规范和投入标准,并规定统一的建设与搬迁程序;迁建安置型村庄应制定统一的迁建步骤,分期分批地实施,设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居住环境标准和补偿标准,并将原宅址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保留发展型村庄应制定保留与保护标准,规划住宅与产业发展用地,并通过整体规划,集约使用土地,通过合并迁移补贴,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深度,推进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