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ID:187674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_第1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_第2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_第3页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本文从《数据结构》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实施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数据结构;教学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程序设计的核心课程,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学们编程能力。但由于《数据结构》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因此

2、,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数据结构》课程进行了系列教学变革尝试。    一、调整教学计划    调整教学计划,将《数据结构》与其他相关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制定教学大纲阶段就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是学生刚入学就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往往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语言类的课程,学习思维还没有发生转变,故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C语言中对指针、结构体、函数及调用等练习不是很足,而数据结构的任何一个算法的描述都离不开函数、结构体,实践表明C函数的设计和传值调用成为数据结构学习和实践的瓶颈,所以在数据结构开课的第一周,可以让同学们对

3、C语言进行复习,尤其是指针,数组,函数部分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加深印象,强化理解,又可以为《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做铺垫。    二、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而对于数据结构的教学过程中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算法和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将整个教材的知识分为四个项目:线性表部分,通过让同学们设计一个通讯录项目,来学习线性

4、表(包括堆栈、队列、串以及数组)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树形部分,从设计一套Huffman编码和解码程序这个项目开始介绍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存储、二叉树的遍历、树和森林等知识;图部分,以编程计算最短路径为中心,展开对图的概念和存储结构、遍历、连通性问题以及有向无环图等知识的讲解;查找和排序部分,给出一组数据,分别用快速排序和希尔排序等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它们的时间复杂度。  第二,转换角色教学法。角色转换是指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角”转换成“配角”,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换成“主角”,学生能自学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给学生讲懂的,老师不讲。老师只讲学

5、生不知道的方法,点拨学生未体会到的重点,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难点;同时教师在安排、组织理论课内容时,转换角色,教师要从作为初学者的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如Huffman编码,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有什么作用,这个时候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学习《数据结构》的目的就是能够主动将书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相对(下转242页)(上接241页)本科学生而言,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薄弱,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讲理论,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使每个知识点都与具体的应用实际联系起来

6、使用更加通俗、形象、直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图的概念时,学生不理解图的最小生成树有何用处,于是列举了网络布线,城市道路建设,邮递员送信等大量应用实例,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他的一些应用实例,结果学生很感兴趣,对这个知识点记忆非常深刻。  通过这次教学改革,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2]李丹丹:《数据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

7、.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