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建德民俗介绍

14、建德民俗介绍

ID:18789128

大小: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4

14、建德民俗介绍_第1页
14、建德民俗介绍_第2页
14、建德民俗介绍_第3页
14、建德民俗介绍_第4页
14、建德民俗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14、建德民俗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部分建德民俗介绍建德为浙西山区,属古山越之地,“山高水深,人性贞介”,“俗阜人和,内外辑睦”,物产不丰,民风淳朴。山高水长的自然环境,熏陶了刻苦耐劳、淳朴坚毅的民风,既有锦峰绣岭的厚重,又有泱泱江水的“柔慧”,形成了山水之乡的一些独特风俗,现按岁时习俗、特异风俗和庙会三部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一、岁时习俗1、龙灯虾灯闹元宵中国人过年(现在叫春节了),家家户户关起大门来吃年夜饭,祭祖、发红包、守岁等活动都在家中进行(除了放鞭炮);年初一去坟上看望先人(拜年),初二开始去亲戚家拜年,似乎都是“个人”的行为,不需要人家的配合。远不如元宵节舞龙灯(老辈人多叫

2、“迎龙灯”,是否龙灯队伍必到每家每户,而每家每户必在门口迎接之意,不得而知,但一个“迎”字似乎更透出中国人的谦和好客之意)那样需要团结协作,更能体现和谐吉祥的气氛。建德的龙灯以板龙为主,有如东阳、浦江的板龙。板龙又称“桥灯”。每户备一块五、六尺长,五、六寸宽,一寸多厚,两头有洞的木板(一般多用松木板,结实而不易开裂),板的中段用竹丝、绵纸糊扎成弓形的灯笼,就是一节龙的身子了。到时用木棍前后连接,再加上龙头和龙尾就成为一条长龙了。每一节龙身由家中青壮年背着,参加游行。龙灯的组合和游行不仅体现了中国龙的壮观和威势,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的和谐精神,是中华

3、和文化的生动展现。龙灯可以在街衢中或村庄间穿行,也可以在田野和广场上盘绕(民间称之为盘灯),无论是穿行还是盘绕那气势都是十分壮观的,远看有如星河流动,又如群星环绕,是光与火的聚集,是力量与气势的迸发,恍如宇宙开辟之初的星云大爆发!令人神摇目眩,惊叹不已!每节灯除了做成龙身形状的以外,还有扎成人物、动物、花草、建筑各类造型的,家家户户都用尽巧思,力争做出与众不同的式样,争奇斗艳,以便在灯会上赢来喝彩,围观的人也都要对各户人家的灯彩品评一番,大有斗巧的味道,这是十分动心的时刻。13除了板龙以外,严州地区还有特有的虾灯。用毛竹编扎成虾公的形状,安上长长的虾须

4、和突出的虾眼,腹部插上用以擎举的木棍,再糊上绵纸就可以了。虾灯有大有小,大者二人合舞,小者单人独舞。双人虾灯的腰身必须柔软可以弓曲,以便在耍舞时表演出虾公在水中弹跳着前行或后退的敏捷动作和生动的造型,灵活而极富弹性,体现了小虾在水中活动的自由和活泼。更为有趣的是小虾斗大龙的表演。虾灯表演出各种逗弄龙头的动作。龙头则摆出一别威严的气势要吃掉小虾,但灵活的小虾始终在龙头周围转悠,戏弄这个庞然大物,逗得老龙气喘吁吁,自顾不暇,只得认输。相传虾灯起源于元末明初,是当年被做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贬入水上的九姓渔民所创。九姓渔民生活贫困,地位低下,玩不起大灯、龙灯,就

5、扎小虾灯玩,自娱自乐,也算在年节时给穷苦的生活增添一点欢乐的气氛,后来虾灯的形式被岸上人接受,逐步演变成大虾灯,并且衍生出敢于和龙斗的大胆内容。严州虾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严州人民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不屈精神,是严州文化的生动体现。2、赶春年赶春牛是旧时立春日的一项重要活动。立春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建德民间又称“开春”。立春之后,农事渐忙,农家要准备撒谷栽秧,生产高潮即将到来。赶春牛就是催促农耕的一种形式。赶春牛是民间的俗称,是迎春的一种形式。迎春仪式在立春前一天举行,仪式十分隆重,地方大小官员都必须参加。先用泥土塑一只春牛,

6、牛身披红挂绿,牛头插上金花,四蹄贴着金纸,高高地昂立在木架上,由四个壮汉抬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由乞丐头子扮演的“春官”。“春官”打扮成古代官员模样,手执用缠上红绿彩纸的芦杆做成的“春鞭”,一路“赶牛”前行,名曰“赶春牛”或曰“赶春”。表示立春将至,不能懒散,必须努力干活,不误农村,以迎接立春日的到来之意。巡游之前,先由“春官”祭祀“春牛”:先给“春牛”上“三春盘”:一盘“春丝”(韭菜),一盘“春条”(萝卜),一盘“春饼”(春卷),祭完后再上路。巡游之处沿途出售“牛鞭”,商家和农户们纷纷抢买,商家插在店门口以示迎春;农户买去则插在牛栏、猪栏

7、上,以避瘟袪邪。府县衙门的官员及随从人等排列在“春官”之后,一律整齐着装:文官朝服坐轿,武将佩剑骑马。从府台衙门出发,沿大街出东门,至东郊外的先农坛,将“春牛”13抬土祭坛,“春官”手持“牛鞭”绕着祭桌歌舞,边舞边唱,诸如“春风春雨接春牛,春花春麦绿油油”之类的俚曲小调。“春官”唱完后再由文武官员按官阶高低依次向“春牛”叩首跪拜,行“耕耤之礼”,祈求年成丰收,百姓们却不用跪拜。礼毕,百姓们一拥而上,抢得一块“春牛”的泥块带回家去,撒在栏头庭院,以祈丰年。中国以农立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迎春的仪式活动包含着催促农时,鼓励农耕的意思。上古时就有班春的仪式。

8、由地方官颁布鼓励农耕的命令和布告,并下乡巡查催促,号曰“劝农”。宋代大诗人陆游任职严州三年,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