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ID:18829000

大小:14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3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字目录一、公园概况『1』二、规划依据『1』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1』四、性质定位『1』五、设计原则和目标『1』六、规划设计构思『1』七、规划分区『2』八、景观风貌控制规划『4』九、绿化与植物景观规划『4』十、道路交通工程及竖向规划『5』十一、工程管线及其它基础设计规划『6』十二、人防协调规划『7』十三、经济技术指标表『7』十四、工程内容及估算表『8』19图纸目录景观区位图『1』现状分析图『1』景观综合分析图『1』总平面设计图『1』景观意向设计图『1』空间景观结构图『1』道理交通规划图『1』竖向规划图『2』绿化规划图『4』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4』给排水

2、规划图『5』电力电信规划图『6』灯具选型图『7』近期建设规划图『7』滨江广场规划设计图『8』滨江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会志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云树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8』19一、公园概况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北接资江,南达益阳大道(向东与长常高速公路相连,向西与规划中的外环线相通),西靠志溪河,东接资江一桥繁华地段,公园内有滨江路、会志路与云树路穿过,交通区位条件较好。公园东西长500米到1200米不等,南北长约1900米。现状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始建于1965年,当时称人民公园,1979年公园逐步形成规模

3、,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又先后兴建会龙山庄、立波亭、英烈塔等建筑,公园已逐渐成为益阳市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并已成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公园内地貌主要为丘岗地貌,部分为水面,其中山地面积约占70%,河谷平地约占20%,水面约占10%,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成土母岩为板页岩。公园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适合植物生长,园内植被保护良好。二、规划依据1、《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2、《益阳市城区道路定线规划》3、《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4、《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LY/T5132—95)5、《风景园林

4、图例图示标准》(GJJ—76—95)6、《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98-1999)三、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1、规划范围19本次规划会龙公园用地范围为北至滨江路,南至益阳大道,西至老益灰铁路,东达桥南繁华地段。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2.2公顷(其中包括公园控制发展用地面积为13.5公顷)。其中市粮食局第一仓库、市石油公司加油站、市工业职业中专学校、会龙山油库以及益阳橡胶机部分生活区用地均在规划控制发展用地内。规划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迁出。2、现状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园已逐步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颇多,主要有:①植

5、被毁坏太多,以致杂草从丛生。②人为景点过多,有碍公园的保护和发展。③景区面积过小,给人以游不尽兴之感。④周边环境太乱太杂,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公园未能与现状对面之白鹿寺连成一片,致使景点分割孤立,景观效果大打折扣。改建、扩建会龙山公园已经势在必行。四、性质定位根据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会龙山公园定位成以山体景观为特征的三大公园之一,是构建益阳市山水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一环,而山是其中景观要素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园必须充分利用现状山体凸现山林公园特色。本次建设规划力图将会龙山公园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将公园定性为:会龙山公园

6、是以自然山林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主题,以益阳历史文化为特征的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公园。五、设计原则和目标1、设计原则(1)继承历史原则:继承历史,挖掘历史古迹、弘扬宗教文化。(2)地方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展现乡土风采。(3)统一布局,分项开发,逐步发展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2、规划目标19(1)创建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2)建立游憩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3)突出资源特色,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4)改善城区旅游综合环境。 六、规划设计构思会龙山公园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植被茂盛,形

7、成了一定的旅游条件。应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服务设施、改善园区内道路交通条件和景观条件,提高园区容量,完善环保设施和必要的管线基础设施,保持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氛围,同时具有生态公园特色的旅游场所和自然环境。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会龙山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进行功能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系统、景区布置规划,克服现状空间单一,旅游项目少,景观不够丰富等不足。增加自然山林景区的活动内容,开发山地活动项目,吸引游人上山。2、地形地貌的处理地形坡度在2.5%~5%之间的用地,主要是园区坡地部分,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游人和儿童活动,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安排游人

8、可集散、可以漫步观光的活动景区,如镜塘碧波、儿童乐园、百花深处等景区。地形坡度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