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ID:18849588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5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_第1页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_第2页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_第3页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_第4页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按照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以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北京地区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北京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2018—2020年,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进

2、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二、巩固切实有效举措,形成医院工作制度-12-在总结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经验成效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3、、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一)预约诊疗制度。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市中医局(二)远程医疗制度。到2020年底前,我市各综合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覆盖本医联

4、体内100%医疗机构。深入推进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基层卫生处、信息统计处,市中医局(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各级公立-12-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

5、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管理。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在全市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100%覆盖。医疗机构通过市、区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

6、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五)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责任部门:委公众权益保障处、组织人事处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12-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

7、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要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面向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

8、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责任部门:委医政医管处,市中医局(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