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

ID:18901711

大小:2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6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_第1页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_第2页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_第3页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思想的启示与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國古代財政管理思想的啓示與借鑒中國古代財政管理思想的啓示與借鑒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葉陳雲1葉陳雲,1969年出生,會計師,經濟學碩士,華北電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參著譯著教材10餘部,發表論文近20篇。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葉淇榕2葉淇榕,1965年出生,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教師,參加數項科研課題,發表一批科研成果。內容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新型財政關係。它是社會再生産過程中分配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客觀

2、而言,我國目前社會生産力還比較落後,社會財力還不夠雄厚,如何對國家財政資金進行有效的監管以充分滿足生産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成爲當前人們十分關注的課題。本文從分析我國古代理財思想入手,引伸出全面的成本控制對於加強現代財政管理,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積極現實意義。關鍵詞:財政監管成本效率物質財富既是人們賴以生活與發展的必備要素,也是社會進行物質資料生産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在資源有限的社會裏,如何獲取一定的物質財富,並使之不斷地增值和擴張,這是每個經濟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代治國理財方略中的根本大計

3、。古往今來,爲了獲取和管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財富資源,人們進行過堅苦卓絕的勞動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留下了許多生財、理財和增財的珍貴思想。我國歷代的思想家、政治家爲了節約財用,維持自己的統治,大多提倡強化集權管理、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主張強本節用,一面大力發展生産、開闢生財之道,一面厲行節約、加強監管之途。他們的觀念和主張不僅在歷史上對於抑制統治階級的奢侈,減輕百姓負擔,發展社會生産曾發揮過積極作用,而且在提高我國社會主義財政管理效率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或啓示。我們知道,要實現社會政治

4、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穩定的目標,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儘量保持財政收支的相對平衡。如果不受約束地擴大使用或消耗國家經濟資源,結果出現財政失衡即財政支出大於收入,則必然會導致財政赤字,進而引起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國家建設與人民生活必然難以爲繼。因此,節約國家支出,才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根本措施。而要真正做到有效的‘節流’,其必備途徑就是要不斷強化財政監督機制。前人在‘節用’方面的具體的辦法或觀點主要可概括爲:1.量入爲出,根據財政收入決定支出唐朝的陸贄、宋代的張方平等都主張財政支出上要“量入爲出“。白居易認爲

5、要“宮室有制,服食有度,聲色有節,畋遊有時;不徇己情,不窮己欲,不嬋人力,不好人財”,以節約財用。雖然統治者都往往窮奢極欲,在財政上“量出爲入”,刻意搜括百姓,收取苛捐雜稅,但“量入爲出”的思想對於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仍具有進步的時代意義。因而,如今的財政監督堅持“量入爲出”的原則有三層含義:一是要達到在支出上杜絕浪費,讓財源能細水長流;二是要做到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讓老百姓能休養生息;三是維持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以便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省官厚祿,精簡機構,裁減冗員,以減少財政開支74中國古代財政

6、管理思想的啓示與借鑒晉朝的傅玄、唐朝的白居易等都主張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同時在精簡官吏的基礎上增加俸祿,以求官吏清廉。這種觀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對財政收支的監管應與國家的行政管理改革或創新的措施進行緊密的協調,即通過全國範圍的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開放20多年來已先後進行過三次機構改革),來分時間、分步驟地撤並行政管理(事業)機構,精簡分流富餘人員,儘量減輕非生産性財政支出的負擔。3.嚴厲懲治貪官污吏,端正社會風氣我國歷史上官吏貪贓枉法的現象嚴重,而這正是國家財政開支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7、之一。大多數思想家、政治家主張嚴懲貪官,以振朝綱。宋代著名的清官包公就強調指出:“今後應臣僚犯贓抵罪,從不輕貸,並依條施行,縱遇大赦,更不錄用`”。(《包拯集·清置鹿皮道者》)明朝朱元璋則制定“剝皮實草法”,通過酷刑來嚴懲貪官管。唐朝的白居易在《白香山集·策林》中說“天育物有時,天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也。”意思是大自然孕育萬物有時季的制約,土地生産的財富也有數量的限度,而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以有限的時季,有數額限制的財物去滿足無止境的欲望,

8、如果沒有法律制度加以約束,就必然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陷入財源枯竭的境地。這說明法律制度在財政監督機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國加入WTO以後的新形勢下,原有的法律規範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要進一步地加強財政部門對宏觀或地方經濟、企業財務以及國家財政資金收支的監督與管理,就必須一方面抓緊修改或制定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規範、制度;一方面健全財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能,加大財政監察執法力度,以更嚴厲的法律來打擊任何貪污、挪用和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