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

ID:1896031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_第1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_第2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_第3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_第4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京派作家的审美现代性首先表现于文学观念上,他们均把关作为文学的中心。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侧重于对现代文明乃至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废名则执着于审美乌托邦的建构。京派作家对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京派;审美现代性;启蒙理性  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其在文艺学、哲学及思想史领域所受到的关注比在文学研究领域似乎更为普遍一些。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专章探

2、讨了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并在与西欧审美主义的对照中指出中国审美主义话语具有的双重冲突症候——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中西思想理念冲突。张辉的《审美现代性批判》重点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在界定审美现代性的前提下,探讨了中国审美思想现代化过程中期待视野的不同形式、审美独立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结构诸多问题。杨春时考察了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成长过程,他认为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超越与否定,并指出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审美现代性的感性与理性形式对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积极作用。周宪从审美的表意实践角度深入讨论了审美现代性对世俗的救赎、拒绝平庸、对歧义的宽容、审美

3、反思性等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功能,进而分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复杂特征和暧昧性。吴晓东较早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他从反思现代性自身的理论预设人手,反省由线性的价值理念所导致的单一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重新回到原初的文学史图景以期揭示现代文学多元繁复的美学景观,并以沈从文、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为例,分别从寓言诗学、意象化空间、挽歌情怀的角度剖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视阈与现代性问题的复杂关联。周仁政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审美理想主义作为浪漫主义的逻辑延续,包含了消极价值倾向和积极价值倾向两种不同生存形态,在对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理解中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中国审美主义文学

4、传统。顾怡从20世纪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作了全景式的评述,他认为从30、40年代日常生活的诗意化书写到80年代日常生活的迷乱化梦呓再到90年代日常生活的仿真化描摹,审美现代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功利化倾向。刘悦笛从审美主义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美学20世纪20、30年代的断代史,立足于中西文化一美学比较视角,考察审美主义在中国的系统化形成,探寻了审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点和发展理路。  以上研究从不同路径拓展了审美现代性的研究视野,不论从审美现代性的概念及理论还是从现代文学自身均深化了对于审美现代性的理解。我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京派作家沈从文、废名的小说为例,试图对中

5、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进行历时的描述与共时的探寻,从文学观念与时间意识角度探讨了京派作家对于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审美乌托邦的想像和建构,并进一步指出京派作家对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一    从现代性的起源和发展来看,现代性一直存在着两种非常复杂而又难以割舍的对抗关系,一种是社会的现代性(主要是制度层面、物质科技层面),表现为和社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相关的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诸如启蒙主义、工具理性、科技万能观念等等,尤其表现为对理性的顶礼膜拜;另一种是审美的现代性,它是现代性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美学或艺术领域对人的情感

6、、本能的强调,一方面从感性生命的角度对人的主体性加以捍卫和肯定,同时又包含着对现代科技文明与理性进步观念的怀疑、批判乃至否定,它既是现代性自身认同的力量,又是现代性自身的异己与反抗力量。审美现代性在其本质上指称的是这样一种思想艺术特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它通过强调与科学、伦理相对的审美之维(或与之相关的艺术价值),以生命与感性的原则在现代知识谱系中为主体性立法,从而达到反对理性绝对权威的……目的”。审美的现代性重视艺术的审美原则,其极端形式即是审美主义,以审美的原则代替一切其他的精神与社会原则,把审美视为最高价值。关于两种现代性的划分以及二者之间的张力结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比

7、较文学教授卡林内斯库(MatEiCa—linescu)有过精到的论述:  可以肯定的是,在19世纪前半期的某个时刻,在作为西方文明史一个阶段的现代性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无法弥合的分裂。(作为文明史阶段的现代性是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带来的全面经济社会变化的产物。)从此以后,两种现代性之间一直充满不可化解的敌意,但在它们欲置对方于死地的狂热中,未尝不容许甚至是激发了种种相互影响。  与卡林内斯库的观点类似,法兰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