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

ID:19210727

大小:41.2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9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_第1页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_第2页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_第3页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_第4页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方制度的消极影响  篇一: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项好的制度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制度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科举制度相关图片(14张)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

2、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

3、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第二、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首先,这只是戏曲中的人物,据考证纯为子虚乌有,况古之帝王岂容如此欺君之人哉;其次,这也是个人的私德问题。)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这虽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事人的思想价值观,和责任感,但是科举毕竟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

4、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总之就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科举制度是为了先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加上

5、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落后的真正原因。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挟带、替考、贿赂考官、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认为晚清科场作弊盛行说明科举制黑暗。实际上,从宋代以后基本定型的科场条规来看,作弊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就是现在的高考也会有作弊现象。妇女被排除在选拔范围之外,也不能归罪于科举,没有科举制,古代妇女也一样无权参政,这是古代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篇二:考试题  东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一位西方学者说:

6、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漠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深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  2、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  制度因素有()

7、  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①“唐制,取土之科,多因隋旧”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③“龙生龙,凤生凤”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

8、④D①②③④  6、周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