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03描述性研究

流病03描述性研究

ID:19283042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30

流病03描述性研究_第1页
流病03描述性研究_第2页
流病03描述性研究_第3页
流病03描述性研究_第4页
流病03描述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病03描述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流病03描述性研究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行距:单倍1.2单倍1.5倍1.7倍2倍 字体:大中小 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  DescriptiveStudy  引言  1854年秋季,伦敦宽街暴发霍乱,10天内死去500多人,在霍乱暴发后的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的居民离去。据1853年统计,在过去几次霍乱流行中,该地区虽曾流行,但远比其他各区轻微。    英国医师John.Snow运用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霍乱的流行情况。    当时霍乱病原

2、体尚未发现,Snow集中精力调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发现几乎所有的死亡病例都发生于离宽街水井不远的地方,且他们都饮用宽街供水站的水,Snow根据疾病分布进行分析,教区霍乱暴发与宽街供水站的水井有密切关系,而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设。经封闭水井,暴发即告终止。  Snow关于霍乱的调查,正是运用了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霍乱的人群现象、地区差异等情况,了解霍乱的分布,根据分布特点,提出霍乱暴发与宽街供水站有关这一假设。  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

3、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个案调查、暴发调查、筛检、现况研究和生态学研究。  主要用途  1.描述疾病或者某种特征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2.提出或初步检验病因假说。  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第一节 现况研究  一、基本概念  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study)。  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

4、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二、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  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确定高危人群;  4.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    三、研究特点与研究类型  1.研究特点  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  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  2.研究类型  普查(Census)  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普查的目

5、的主要包括: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患者;②了解慢性疾病的患病及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疫情分布;③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如营养状况调查;④了解人体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普查的优点:①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②可以同时调查目标人群中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③能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的同时,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  普查的缺点:①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②由于工作量

6、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③调查工作人员涉及面广,掌握调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不一,对调查项目的理解往往很难统一和标准化,不能保证调查质量;④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一般较大,费用往往较高。  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  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由于凋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于做得细致等;缺点: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同时资料的重复或遗漏

7、不易被发现;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则不适合用抽样调查;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同样不适合用抽样调查,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而如果抽样比大于75%,则不如进行普查。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根据研究提出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二、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规定对象的人群分布特征、地域范围以及时间点;  某个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或其中一部分;  某一时点上的流动人员;  某些特殊群体。    三

8、、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1.确定样本量  预期现患率(P)  允许误差(d)  显著性水平(α)    t:统计学上的t值d:容许误差  P:某病现患率Q=1-P  2.抽样方法  (1)非随机抽样  选择样本时,加入人的主观因素,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试验。  (2)随机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1)单纯随机抽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