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

ID:19302158

大小:34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30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_第1页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_第2页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_第3页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_第4页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麻醉监测指南(一)前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0%)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策略可以保证麻醉科医师完全防止麻醉或手术的不良后果,但是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的发生.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先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此后全球各国麻醉学会都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标准或监测指南,并多次进行修改.为了提高中国临床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降低麻醉死亡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

2、织专家组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条件,医疗设备现状和麻醉科医师队伍结构制定临床麻醉监测指南.(二)临床麻醉监测指南鉴于中国各级医院麻醉科监测设备配备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组提出的监测指南将成为医院科室建设和评定的参考标准;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等所有麻醉科医师参与的临床麻醉活动.一临床麻醉监测指南附注:(1)监测基本要求和基本监测是完成每个麻醉必须做到的;(2)本标准暂不适用分娩镇痛和疼痛治疗;(3)在转运,搬动过程中或急救现场或监测仪器出现故障时持续监测可允许

3、有短时间的中断.麻醉患者从手术(监测)床搬到转运床时,麻醉科医师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患者的头颈部和维护气道通畅;(4)某些临床麻醉过程中,麻醉科医师可以进行补充监测或采用其他可靠的监测手段来替代基本监测,例如体外循环期间采用血气分析替代常规通气,氧合监测;(5)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科医师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三)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监测一麻醉科医师1,在麻醉管理过程中,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监测麻醉,静脉局部麻醉以及体外循环期间,要求具有执业资格的麻醉科人员在岗.2,麻醉科医师交接班过程应有足够的时间,接班麻醉科医师须充分了解进行中的麻醉和

4、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应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3,特殊情况(例如另外的患者需要紧急抢救或更换氧气气源等)麻醉科医师可以暂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监护患者;必要时麻醉科医师可以要求手术医师暂停手术操作.4,在一些存在明显对麻醉科医师有害因素的条件下(如放射线),麻醉科医师可以间断地在安全的可视距离内监测患者.5,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必须确保麻醉设施和基本监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报警功能),必须了解影响监测设备正常工作的常见原因,合理解释监测参数,综合分析监测结果,并确保一旦需要,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监测设备.麻醉科医师对监测数据产生怀疑而又无法解释时

5、,应更换另一台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及时维护和更新麻醉设施和监测设备是管理机构的责任.手术室内必须配有呼吸囊以备不时之需.二基本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氧合,通气,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连续的监测评估,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1氧合氧合监测的目的是保证患者组织器官氧供正常.(1)吸入氧气浓度麻醉期间,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吸入不同浓度的氧,必须保证供气源正确.(2)脉搏血氧饱和度低通气,气道梗阻,循环异常,设备故障等最终会引起机体缺氧.麻醉期间,麻醉科医师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皮肤,指甲或粘膜颜色以及手术野血液颜色来判断患者氧合状态,必须

6、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使用SpO2监测仪时,应开启脉搏音和低限报警功能.血氧含量与血色素和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SpO2通常能及时,可靠地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成人SpO2正常值≥95%,SpO290%~94%为失饱和状态,<90%为低氧血症.吸入氧浓度过低,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肺内分流量增加,循环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合适的部位放置指夹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建议选用膜贴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如也没有膜贴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必须加强临床观察,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体分析.2通气(1)所有麻醉患者必须观察胸廓运动和呼吸

7、频率,全麻患者还需观察呼吸囊运动,听诊呼吸音,评估气道是否通畅,通气是否正常;(2)机械通气时,必须连续监测气道压,潮气量,呼吸频率,并使报警(包括气道高压,低压报警)功能正常.建议采用声光联合报警.正压通气时,气道3压不宜低于10cmH2O(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管路漏气);不能高于35cmH2O(防止压力性肺损伤).3循环(1)所有麻醉患者必须从麻醉前到离开手术室或检查室时均应连续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心肌是否缺血;(2)所有麻醉患者,可触诊脉搏,听诊心脏,通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脉搏波形来协助判定循环容量;(3)所有麻醉患者必须进行无

8、创血压监测,测量间隔时间不超过5min.低血压(通常收缩压180mmHg)反映麻醉过浅,容量超负荷或高血压病等.三扩展监测长时间,复杂大手术及高龄和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