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ID:19346610

大小:256.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0-01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_第1页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_第2页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_第3页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_第4页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类号学号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学位申请人:学科专业:法律硕士指导教师:答辩日期:2013年5月日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LawOnLegalProtectionoftheRightofNetworkReputationCandidate:Major:JurisMasterSupervisor: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uhan430074,P.R.ChinaMay,2

2、013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3、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通过论坛、QQ、MSN、微博等方式自由地交流和表达各种信息,使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程度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这样新形势下,名誉权的保护和网络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二者呈现出巨大张力。如何在法律范畴内,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保护名誉权以及网络言论自由,这是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网络名誉权的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为题,围绕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论述:

4、第一,网络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与调和。网络言论自由属于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在现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于言论自由属于基本权利,而名誉权也属于人格权,同样为宪法所保障,因此两者在价值层面上并无优劣之分。针对网络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越演越烈的现象,考虑到我国宪法诉讼缺位的现实,为尽可能约束司法的恣意,依赖规范路径,严格解释侵权责任构成,充分发挥侵权责任法维护民事权益(名誉权)与保障行为(言论)自由的基本功能,改变目前司法裁判轻视言论自由的倾向。第二,网络名誉权作为名誉权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评价的降低自然属于其范畴之内。由于网络环境下也存在着一定的

5、价值判断,因此对于一个在网络环境下享有较高评价的人来说更容易在网络世界获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时候这些利益都能够转变为现实利益。因此,网络社会评价的降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损害,同样具有公示性。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主体在该虚拟社会中的社会评价也属于名誉的内容,如果他人的行为导致其网络社会中的社会评价降低,即使现实社会中的评价并未降低,也可以构成网络名誉权的侵害。第三,网络用户的言论是否构成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应该就网络言论是否具有违法性、网络用户毁损名誉的行为是否指向特定的人以及该言论是否具有公开性进行综合判断。就网络言论而言4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将言论区分为事实陈述与意

6、见表达是通常的做法。事实陈述属可证明的客观陈述或经验总结,而意见表达则是对事物的主观看法或立场,以此分别判断网络言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有关公众人物和公共议题的言论,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应该更具有容忍性,以避免过度地扼杀言论自由。网络名誉权侵害的抗辩事由包括受害人同意、第三人侵害、公正评论以及合理引用及传播等。第四,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名誉权主要是因为其针对网络用户利用其服务平台侵害他人名誉权时不作为,从而导致损害扩大的行为。为避免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无限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了保护措施,设置了“避风港”和责任限制规

7、则,第3款规定适用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从事侵权行为的情形。在责任的承担上,无论网络服务者是明知还是应知他人侵害网络名誉权,都要与实施侵害他人名誉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关键词:名誉权网络言论自由网络评价公共利益避风港规则4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networkusersusetheForum,QQ,MSN,Microbloggingtocommunicateandexpressav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