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

ID:19349347

大小:1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1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_第1页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_第2页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_第3页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_第4页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当代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摘要:本文从地域建筑的相关概念出发,通过对何镜堂与齐康建筑作品的浅析,探讨了两位大师建筑思想中的地域情结,以及建筑作品中的地域特色,并揭示了地域建筑在中国当前大环境下的重要性。    关键词:当代;中国;地域建筑;何镜堂;齐康    Abstract:BasedontherelatedconceptsofregionalarchitectureandresearchbetweenworksofJingtangHeandKangQi,weinvestigatenotonlyaregionalismcomplexinarchit

2、ecturalthoughtofthetwomasters,butalso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thEirworks,revealingtheimportanceofregionalarchitectureunderthecurrentenvironmentinChina.    Keywords:contemporary;China;regionalarchitecture;JingtangHe;KangQi     1前言  目前中国总体上仍处于现代化或工业化进程中。在某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其消费模式已具有浓重的“后工业

3、社会”特征。在落后或尚未被现代化所触动的地区,建筑具有原生或天然的地方性;而那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其地方性早已或正被消解,地域主义呼声显得格外动听。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地方性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城建开发中出现了很多与地域性相悖的现象,罗马花园、雅典广场风生水起,这些都是对地域性的曲解。  2地域建筑的相关概念  “地域主义”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乡土建筑实践。其后,弗兰姆普顿发展了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的地区主义致力于反对现代建筑场所感和意义的缺失,企图通过文脉的力

4、量赋予建筑场所感和深层意义,打破对现代科技文明“普世主义”的迷信和依赖。时至今日,地区主义又衍生出基于绿色或生态设计的“新地域主义”,以及向全球化妥协的所谓“开放的地区主义”。以上对不同领域内地域主义内涵的简要辨析,是为了在更广阔的概念坐标系中清晰地定位建筑中的地域主义。在现代建筑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中,抗拒标准化和大规模机器生产、强调个性和地方身份认同与归属的创作探索和努力始终未曾停止,并仍将持续下去。    3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与近况  在历史长河中,地域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界影响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建筑艺术关乎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建筑形式

5、是这精神的外在表现,所以中国的建筑形式应该表达中国的文化精神。”  近代“中国固有式建筑”的产生  1927-1937年间,中国建筑史上形成了以“中国固有式”为特征的第一次传统复兴的设计高潮,“发扬我国建筑固有之色彩”成为中国建筑界的普遍呼声。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上主要着眼于对传统建筑“固有形式”的提取和继承,把延续传统建筑的形式特征作为体现、发扬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方式和途径。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杨廷宝设计的南京中央医院、陆谦受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等。  乡土建筑的自发追求  与20-30年代纯粹追求宫殿建筑形式

6、的复古思潮不同的是,在50-70年代出现了一股将民居、园林、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等相结合的复古潮流。由夏昌世设计的广州鼎湖山教工休养所因地制宜,顺应山势,结合地形,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拆除的建筑旧料,造价低廉,造型朴素,是结合当地条件进行建筑设计的早期实例之一。此外,建筑师们在没有受到明显的风格影响的情况下,自主地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技术和文化条件的建筑形式。  新世纪对地域建筑的解读  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新乡土建筑等西方建筑理论陆续传入国内,中国建筑师们对地域建筑的研究从之前的自发状态慢慢具有了自觉意识。然而,受后现代乡土主义与符号学理图论的影响

7、,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不断杂交各地乡土建筑的外在符号或片段,其追求地方特色的努力反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建筑中地域特色的丧失,造成了新的千篇一律。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建筑地域性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地域建筑特色的表达超越了基于符号学和文脉主义的形式模仿、片段移植,开始尝试向建筑本体的回归。    4何镜堂与齐康的地域建筑作品  齐康,195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后留校任教,历任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等职务,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何镜堂,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

8、,XX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建筑思想中的地域情结  齐康认为建筑总是在一定的地点、地段、城镇、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